发挥粘土教学活动教育功能,促进大班幼儿健康成长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卢燕媚
[导读] 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工作领域,随着新指导纲要的全面落实,所提出的育人目标也有了全新的变化,开始注重于幼儿身心层面的健康建设。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东方绿洲幼儿园   卢燕媚

摘要: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工作领域,随着新指导纲要的全面落实,所提出的育人目标也有了全新的变化,开始注重于幼儿身心层面的健康建设。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活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重点针对黏土资源进行有效的发掘,进一步开发其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从而为幼儿营造趣味、轻松的活动环境,促使幼儿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在身心层面上实现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黏土;教学活动
        前言:在新时期的教育领域,幼儿教师要重点培养幼儿的创新与创造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育人资源进行发掘,加强育人活动的规范性创新。黏土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领域所发挥的助力作用是比较显著的。在幼儿阶段教师利用黏土这种材料设置不同类型的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实现思维上的有效发散,也能够促使幼儿建立起良好的技能基础。
        一、黏土在幼儿园大班教育中的优势
        黏土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材料,随着学前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化落实,这一材料获得了广泛性的应用。该材料在幼儿教育领域所具有的优势是比较显著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其所具有的污染程度较低,具有很强的环保性,通过自然风干来达到塑形的目的。同时,黏土所具有的柔软性特征比较显著,能够根据幼儿的灵感和创新思维,随意的塑形,将幼儿的想法辅助到实践当中,实现创作成果的具体体现。不仅如此,黏土在应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广泛性[1]。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需求借助黏土这一材料随时随地的进行自主创新,这样能够让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因此,在针对大班幼儿具体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发掘黏土所具有的功能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育人活动进行有效的创新。
        二、黏土在幼儿园大班教育中的应用
        (一)在手工课上的应用
        手工课是大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在促进幼儿创新与创造能力养成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比较显著的。在开展手工课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育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教师需要加强黏土这一材料的规范性使用,并以此为支撑对具体的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让幼儿获得良好的实践体验条件。与传统的陶泥和橡皮泥等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黏土在塑形方面所呈现的功能特征比较的突出,同时也利于手工成果的长时间保存。在手工课上合理投入黏土材料,并引导大班幼儿根据自身联想和想象进行手工制作。例如,借助黏土材料制作鲜花模型。让幼儿在手工实践参与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思维,加强在创新实践方面的情感认知。
        (二)在区域游戏中的应用
        黏土作为新颖的材料,在区域活动组织和规划上所呈现的功能价值比较的显著。通过黏土材料的科学投放能够营造更加有趣的活动氛围,从而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其对黏土相关联活动产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活动主题确定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对黏土材料进行科学投放。


在大班教育阶段,区域活动主要包含科学区、阅读区、游戏区、美工区等[2]。之后,根据不同区域活动所呈现的育人目标以及希望达到的效果,对黏土材料进行投放。在科学区域领域,教师引导幼儿利用黏土完成相关科学器具的自主制作,如制作房屋、围墙,或者进行相关几何模型的制作。不仅如此,也可以在美工区,借助黏土这一材料引导幼儿自主的完成相关的手工活动。例如,用黏土制作灯笼,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的美术思维和实践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此外,在引导幼儿借助黏土参与到区域游戏探索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幼儿的态度和在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进行规划,鼓励幼儿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具体的游戏任务,分别就黏土的创新任务进行实践、操作,然后通过团队配合共同完成游戏挑战。以房子模型制作为例,分别负责窗户、门等模型的制作,并进行整合。
       (三)在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在大班的教育领域,教师需要站在幼儿的认知和兴趣激发需求层面考虑,在环境创设方面进行合理的优化。通过环境的改善实现幼儿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激发,也能够让幼儿在此过程中通过对黏土材料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实现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素养的有效建设。教师可以站在幼儿的素质建设需求层面进行深入考量,明确具体的活动主题,之后在此基础上围绕黏土这一材料的具体操作模型和流程进行明确,以此规范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例如,围绕《海底世界》设置活动主题,之后引导幼儿发散自己的思维,借助黏土这一材料制造海底世界模型,捏制鱼、虾、乌龟等模型。然后,将幼儿所构建的海底世界模型在班级中进行呈现,从而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意识,也能够实现环境环境的有效装点。
        (四)在生活探索中的应用
        为了让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的激发,教师在组织育人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黏土在生活探索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具体的探索活动,引导幼儿利用黏土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模型的构建,根据自己的所观所感进行模型的创设,这样让幼儿可以在生活实践和综合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创新意识的有效构建,也能够让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不仅如此,教师可以在生活环境的支撑下,组织趣味的亲子游戏活动[3]。让学生家长引导和带领幼儿利用黏土这一材料完成具体的手工任务。例如,通过亲子之间的有效配合,共同制作城堡的模型.并对具体的成果展示平台进行创新,通过设置展览橱窗或者在线展示平台等多种方式,对幼儿的黏土创作成果进行直观的展示,并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进行激励,促使幼儿能够对自身的创新和创造潜能形成正确的认知,以黏土为材料制成不断地开发自身的爱好和特长。
        结论:依前所述,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当中,黏土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以黏土为材料制成合理的进行手工课的规划与构建,并将其有效的应用到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以及生活探索等各类活动当中,让幼儿在黏土创造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活动的内在魅力,同时也能够促使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建设和培养。
参考文献:
[1]陶知涵.幼儿融合教育实施对超轻黏土活动的渗透分析[J].才智,2020(10):92.
[2]刘润羽.巧用超轻黏土优化幼儿美术活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214.
[3]王燕红.依托黏土动画校本课程实现教育价值的多元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