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戴春庭
[导读]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中余乡中心小学   戴春庭   322209

摘要: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知识的应用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之一,教师应该通过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后续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问题 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教学的重点也与从前大不相同,传统教育中数学教学只是单纯教导学生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做题能力,而现行教学要求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而且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学科,往往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可以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运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一、挖掘教材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实践意识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活元素,教师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将生活知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导学生有意识的学习教材中的生活知识,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生活知识,学生会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会在学习中增强自己的实践意识,会更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实践意识的提高会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以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证,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提升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本人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强调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的部分,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生活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在进行《千克、克、吨》的教学时,教材中有“4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洗衣粉的重量是每袋400克”、“一辆吊车可以吊起来8吨中的物品”等等实例,通过这些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学生就会对千克、克、吨的概念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就会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根据教材内容我提出问题:“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到千克、克、吨单位的例子呢?”,学生就会结合生活积极思考,探索生活中有关的场景。实践教学中学生有的回答自己帮家里买菜时买菜用的单位是千克,平时吃的零食单位是克,家里的用水量按吨来计算等等。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内容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就能带领学生提升他们的实践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二、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引领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创设生活情景,在日常熟悉的氛围下学生就会更加乐意参与进教学中,并且做到将生活与理论相联系,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内容与学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将生活与教学相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本人在进行教学时会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生活实践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我会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情形设置成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探索和解答。在学习负数相关课程时,我先提出问题”什么是负数?生活中有哪些负数?“进行导入,将知识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学生就会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从生活中寻找答案。学生会指出自己父母的手机欠费的时候,余额就是负数;还有天气预报气温是零下的时候也是负数等等,学生会在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时候会更加投入。之后我根据学生体育课情况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体育课上对全班男生进行俯卧撑的测试,以能做6个为标准,超过的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记录如下表:

        (1)有哪几名男生没有达到标准?
        (2)这6人一共做了多少个俯卧撑?
        通过这种将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充满兴趣,运用负数相关知识就能得到答案是(1)有3名男生没有达到标准;(2)这6人一共做了6×6+3+1-2-1+2=39个俯卧撑。实践证明,创设生活情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应该实现落实到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解决问题。通过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就能得到显著的提升。素质教育的普及要求学生应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通过生活实践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将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例如,本人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带领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将具体的、实际的问题转化为标准的数学模型,从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学习《数据处理》这一章节时,我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全班学生身高的变化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好?”之后带领学生收集全班学生的身高进行统计,学生会用折线图表示全班身高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将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充分联系起来,将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现实的应用能力,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完美融合起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赵红庄.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20):
[2]白旭道.小学数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