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的中,怎样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是现今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面对与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三个角度转化小学英语高年级“学困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我结合英语故事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起自信心、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品质、思想品质,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增强转化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前言:
小学英语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面向全体学生原则的体现。在转化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关注每个学困生的情感态度,激发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于学习内容难度增加以及教学资源开发使用不够及其他原因等,高年级的英语学习中出现了学困生,转化他们成为现今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难点。
一、明晰故事主题,找准“兴趣点”。
在转化小学英语高年级学困生时,要借助于故事教学,提升学困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为此,在展开故事时需要有清晰的主题,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有意思、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作为学困生学习转化的切入点。
在对故事进行选择时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更加准确地帮助学困生找到故事材料的“兴趣点”。“兴趣点”的确定就是从学困生的视角、现状以及兴趣的角度出发,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分析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了解他们的思维品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准确地找准故事材料的“兴趣点”。例如,教师在对六年级的英语学困生有畏难的情绪,通过调查了解学困生的致困原因很多,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低下。针对这类情况,我选择使用Helen Keller作为英语教学的内容,通过提问将提高学困生兴趣的“兴趣点”呈现出来,“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Helen Keller?”。从“sun”开始英语的学习体验,不断的深入探究,让学生对聋哑人学习的不易进行理解,着重促进学生感受“deaf”与“blind”两个词,从中体会Helen Keller学习生涯中的苦楚与坚韧,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共鸣,可有效地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在不断启发下形成积极的思维品质。
小学高年级英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各不相同,我所选取的故事“兴趣点”和教学切入点要兼顾学生的需求,使之相适应,最好产生共鸣。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精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掘出学生致困原因,借助于恰当、适切的“兴趣点”启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二、创新思维空间,提升学习品质。
采用情景融合的方式展开教学。“学困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接受与了解新知识,如果将故事中一些新词、难句挑选出来展开学习,就会将故事分解导致其破损,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所有的故事图文并茂,有完整的情节结构,将语言点放置在故事中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对故事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词句进行猜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我在对四年级的学困生进行转换教学时,采用课外读物Mr. Moon's Brithday这个故事展开教学,学生在文章中学习到“best”这一新词,将其单独拿出来进行讲解,学生会比较困难。但是在结合故事的情况下,先让学生观察、理解图片理解,再猜测词汇意思,学困生普遍能以较快的速度猜测出是“最好的”意思。而后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Every month is the best, just like people, everyone is the best, and you are the best.”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学生的成就感,从而为其英语学习内化提供出良好的基础。
设计课堂问题,创造想象空间。在课堂上设置出有效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状态。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接纳人与人之间不同的认识,使用Maddy the Monster故事展开教学,根据故事的发展情景展开提问,“What do you like?”,“What do you like to do?”,引导学困生思考。我不仅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给出的答案上,还放在学生积极参与以及获取成功体验上面。整个问题链的处理过程都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发展的过程。
三、注重阅读体验,健全思想品质。
为了转化学困生,要重视他们的阅读体验,促进他们不断总结与升华,激励学生自身形成较健全的思想品格与学习能力。此外,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还要注重转化学困生的品格。
当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允许学生采取朗读、默读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操练,体验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思想情感。朗读比较简单,应将更多的时间投放在默读上,让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形成真切体验。角色扮演时辅之以恰当的图片,更能加深学困生的阅读体验感受。为了提升学困生自身的阅读体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图文匹配、图文排序以及阅读闯关等,帮助有自暴自弃心态的的学困生增强必胜的决心。在开展Etta’s Room故事的阅读活动设计中,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增添不同语气,使用恰当的体态语(动作),更加深刻地感知到对被扔掉的东西的可惜、珍惜之情,展示出将事物充分利用起来的决心。这样可以非常轻松地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转化“学困生”。教师需要始终满腔热情,耐心地善待每一位学困生,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帮扶各位学困生,使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解决他们的困难,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较少地感觉到英语学习的枯燥,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学习英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小学英语高年级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新的尝试,继续总结形成科学的转化方法。我深刻认识小学英语“学困生”的认知规律,结合他们的学习特点,转变教学观念,将故事材料中的兴趣点引出来,提升他们成功的学习(阅读)体验,健全他们的思想品质,增强学习自信心,为成功转化学困生走出了新路。
参考文献:
[1]邱立艳.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J].英语教师,2020,20(07):74-77.
[2]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3]冯亚兰.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帮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8):79.
[4]焦天.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J].学周刊,2013(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