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基本理念。这些都与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相契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差异因材施教,要将这些理念贯穿进现在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 因材施教、课堂活动、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存在的一般问题
(一)“蜻蜓点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往往容易忽略了真正的合作学习必须是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进行,而只把它当成一种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则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一会儿要求学生结对活动,一会儿要求学生三人一组活动,再过一会儿又要求学生小组活动,根本不顾及合作时机是否得当,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二)“捞网捕鱼”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不加思考,随意提出问题,以至讨论主题偏离学生的实际需要。有的问题要么过于肤浅,学生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要么过于笼统,难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不成相互交流的需要。也有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使合作没有任何成效,不仅耽误了学习时间,也降低了学生的讨论兴趣。
(三)“揠苗助长”
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是实施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等原因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有较强的胆怯、羞涩心理,所以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
二、如何才能使课堂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样化、创新化、有效化
(一)“争分夺秒”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活动教学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实施活动教学时, 首先要确定活动目的,也就是说,课堂中学生的每个活动都要有意义,不能漫无目的。另外, 活动还应该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 不要设计与所学知识无关的活动。
(二)“游刃有余”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玩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实践证明, 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教师若能将知识融于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之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在说说、唱唱、玩玩、跳跳之中学英语,学生便学得快、记得牢。
(三)“收放自如”
通过观摩及自身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 活”,“ 活”的生机无限, 且学生爱学, 乐学, 教学效率高,质量也高,构建起真正“活”的小学英语课堂。这就要教师把握教学中的“收”与“放”。“放”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改变或拓展, 从而维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 防止教学气氛沉闷。“收”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回归,从而使学生始终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有“放”必有“收”, 两者相辅相成,教学过程中“收”和“放”的灵活程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率的高低。通过实践不难发现,“放”与“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 “收”“放”要有“备”
对教学过程中的“收”“放”教师应有所计划, 有所准备, 应认真研究教材, 切忌随意“ 收”“ 放”。一般情况下, 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教师应本着精讲的原则, 作适当点拨, 即要“收”; 而对学生易懂易掌握或通过他们自主、合作学习就能掌握的内容就应该放一放。
2、 “收”“放”要有“时”
“收”“放”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英语课堂中“ 收”是“ 放”的基础,“ 放”是“ 收”的拓展。有了“收”, 才有“放”的可能, 有了“放”, 才能巩固“收”。
3、 “收”“放”要有“度”
在教学中, 一些教师不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 盲目地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等开放的教学形式, 结果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到了极处, 忽视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盲目的过度的“放”。另一方面, 一些教师在遇到教学重点、难点时, 习惯于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解, 反复练习, 而不愿将知识融于活动之中, 致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兴趣全无, 是过度“收”, 而忽略“放”的体现。“收”与“放”是课堂教学中相辅相成的两种教学方式。这两种方式还需要教师认真揣摩, 在不断实践中吸取经验。
参考文献
[1] 曹伟华, 例谈小学英语活动设计的有效性[J], 小学教学设计 , 2006,(Z3)
[2] 李雪华,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林区教学 , 2007,(02)
[3] 秦益锋,蒋健妹, 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J], 中小学教材教学 , 2005,(11) .
[4] 汪瑞,以学生为主体 丰富课堂活动[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1,(02)
[5] 陈艳颖, 浅谈教师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作用[J], 中国电力教育, 2007/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