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以读促写方法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王丹霞
[导读] 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法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
        【论文摘要】
        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法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从积累词汇,到培养阅读习惯、训练口语表达能力,最后分年级进行读写方法的指导。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将学习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培养其读写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理解和表达思维意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读写方法

        所谓“以读促写”,依其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先阅读材料,包括文段、对话,再分析文章,获取信息,最后运用新学的话题词汇、句型进行仿写、改写、续写等,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陈述自己观点、看法的机会,或让学生把对话形式的语篇改写成故事语篇等。
        一、积累词汇是基础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没有一定词汇的积累,一切的听、说、读、写活动都无法顺利进行。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大量的新词汇,当这些词汇被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和识记,这比学生平时机械性记忆要高效得多。如PEP六年(上册)Liu Yun’s weekend plan一文(见图1),通过学习这段描述,学生猜测并牢记busy一词的意思,准确掌握时间介词in/on/at等的具体搭配。又如,PEP五年(下册)阅读材料Seasons in Canada(见图2)帮助学生将四季及天气特点、活动的词汇归类。阅读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全面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基本含义和特殊含义,具体用法和习惯搭配,大大提高识记效率。
 
二、阅读习惯从细抓
        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在看书时喜欢用手或笔指着字读出声音,或者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逐字地翻译,这都大大影响了阅读的速度与效果。引导学生把句子划分成若干有意义的短语,边扫读文字以捕捉关键信息,边理解其内容,这才能事半功倍。以PEP六年(下册)Unit 4 A Let’s talk出现的长句为例:
There was/only one small building/on the mountain/last year.
按意群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加快阅读速度,降低对句子理解的难度,提高对句子的理解准确性和记忆速度,领悟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通过扩大阅读量,扩展阅读深度,学生不断积累词汇、习语与句型,提高对文字的反应能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的再创造性思维活动作好铺垫。
三、开口大胆说出来
书面语表达训练可以大大地提高口语表达的连贯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口语表达训练则能够有效地培养良好的语感并促进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的形成。
在起始阶段,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学习一个主题的词汇或对话后,仿照教材内容说话。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要求学生学完新课后,复述主要内容。例如,PEP五年级(上册)Unit 1 What’s he like?这一单元中,学生英语基础差,积累的词汇极少,所以学完Part A后,我引导学生口头描述他们的新老师:
Miss/Ms/Mr Wang is our new Chinese teacher.He/She is tall and thin(外貌).He/She is strict(性格).We all(don’t)like her/him.
在接下来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帮助学生复习四年级的相关句型,从而丰富该文段:
Miss/Ms/Mr is our.He/She is and/but.He/She is but.He/She has eyes and ears.He/She has glasses and hair.We like very much.
在此过程,我们期望帮助学生掌握新授知识的同时,复习相关的旧知识,力求在“知新”与“温故”两手抓之下,运用多种句型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长期坚持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就能够由写出孤立的片语发展到写出较为完整的句子,直至写出较为完整的语篇。
四、“读”“写”方法多样化
        (一)三年级:重视词汇积累与句型拓展
        当学生在不断积累英语单词和学习英文短句的过程中,我逐渐引导他们进行字词的替换练习,在知识迁移中慢慢体会英语语句的表达方式,并不断加深学生对新学词汇的印象。如三年级学生学习颜色类单词后,我会引导他们用“I like green.”表达自己喜欢的颜色。随着新学内容的变动与增加,我引导学生拓展该句型:
如:I like pandas.(PEP三年级上册Unit 4)
I like my father.(PEP三年级下册Unit 2)
        (二)三年级:排句成文,初步培养篇章整体感
对于刚起步学英语的孩子来说,接触的语言材料少之又少,这时让他们就动笔用英语写作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转变形式,训练学生的篇章整体意识,“排句成文”是种不错的做法。
()Good morning,John.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too.
()Good morning,Mary.
()Nice to meet you.
()I’m fine,thank you,Mary.
(三)四年级:填空式写作,补充句子或文段
        四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不多,能做到“四会”的单词更是少量,且尚未掌握科学、高效的记词方法。此时我会以单元话题及其语言知识点为蓝本,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意识地反复重现本单元的重点句型,挖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让学生填写,考查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在此基础上拓展课内所学,温习旧知,整合新、旧知识。如学习PEP四年级(上册)Unit 1 My School后,我们便设计了这一校园示意图(见图3),让学生结合图片的提示,完成句子: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英语句子的基本公式:人+动作+其它(比如:地点、时间、方式、和谁一起去……)。写作时,学生根据公式把中文逐一翻译,提高写作的准确率,也减轻学生对英文写作的恐惧。
        (四)五、六年级:由语句到语篇,全面培养写作意识
1.学生刚开始学习文段写作时,容易陷入记流水账、文章内容千篇一律的误区,而且对篇章框架认识也不明晰,所以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范文后仿写。如学习PEP五年级(下册)Unit 1 Read and write·Robin’s play(见图4)一文后,我给出了My day的习作任务(见图5):

(图4)(图5)
2.英语时态的运用是否得当和动词形式的使用是否准确一直是让老师头疼、学生烦心的,尤其是动词在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态的运用。纵然老师解读千百遍,学生依然丢三落四。所以除了通过游戏、小练习渗透其基本概念、基本用法外,我更多的是从课内阅读材料的学习延伸,设计有针对性的写作任务,以巩固对该知识的理解。如在学完PEP六年级(上册)Unit 4 I have a pen pal.Part A Let’s talk这一对话内容后,我先给出了下面的学习任务:
I Peter.I live on a,so sometimes I to the cows.I like,and.My pen pal Zhang Peng also likes.He can sing very well.He’s going to me the Chinese song“”!
(设计意图:复述对话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是否已掌握课内知识。)
除上述例子外,该形式的写作练习对区分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等各种时态的用法也同样适用。
3.问答接力,串成短文:阅读与理解短文,旨在输入大量的信息后,经过内化,学生最终有了一定数量与质量的输出。PEP六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es she do?Read and write部分以介绍Hu Bin,Sarah和Robin三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将来的理想工作为主要内容。在设计了一系列的选择题、填空题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后(见图6),为检查学生能否做到“所学即所得、所得即所用”,我再将学习任务难度提升,给出一串看似毫不相关但题题相扣的问题,学生先口头回答,再笔头作答,最后连成新的短文。(见图7)

4.合理想象,看图写作:在用英语写作时,纯文字的出示远不如图片来得直观、形象,表达的内容也不如图片的丰富,所以在作文命题时,我们还会经常展示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加上合理的想象,对图画进行恰当的描述,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力。如学完PEP五年级(下册)现在进行时态后,我给出了几幅图,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幅图,运用现在进行时,展开合理的想象,看图作文。(见图8)

五、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相辅相成
(一)通过阅读,拓展语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会调动和运用以前所学习过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因此阅读过程既是一个运用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又是一个复习巩固、温故知新的过程。《新课标》也表明:“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能根据阅读材料的上下文和情景去推测、理解生词的含义。”在阅读中,教师长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上下文、文章的背景知识、文化知识等理解,猜出生词的含义,帮助学生听、说、写等方面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必然有质的提升。
(二)通过阅读,熟悉各种英文体裁,提高跨文化意识,提升文化素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英语学习必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阅读材料选材较为广泛,覆盖面广,记叙文、说明文,书信、电子邮件、邀请函……应有尽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的文章,了解不同体裁的英语文章,在阅读后通过仿写、续写等锻炼写作能力。如PEP五年级(下册)Unit 4 Read and write帮助学生了解英语邀请函的写作格式,通过学习该材料,学生知道写邀请函必须交代清楚以下几点:(1)时间;(2)地点;(3)原因;(4)活动的内容;(5)如何回复邀请者发出的邀请。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对比,了解写中、英文邀请函时格式、内容等方面的异同,进而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三)以读促写,促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阅读中,学生见识不同形式的文章,体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PEP六年级(上册)Unit 3中,我与学生一同阅读了一篇关于中秋节的短文,短文中包含一首与家人共度中秋佳节的小诗:(见图9)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图片、照片,回忆往年自己与家人一同庆祝佳节的情景,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仿照文中的句型,说说准备如何度过未来的某一个节日,如中秋节、春节、元旦……或者就某一个节日仿写小诗。请看我班其中一位学生仿写的小短文,字里行间透露出小作者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We are going to be very busy.My mother is going to make a big dinner for us.My father is going to stick up spring couplets.My sister and brother are going to clean our house.I will help them do some cleaning,too.After that,we will go shopping.We’ll buy some new clothes and candies for the happy festival.How happy we will be!
(四)通过阅读,促进思维的开发、写作能力的提升
        “以读促写”,并不是单一的仿写,可以在阅读后改写、续写等,还可以在完成对文章的理解后,设计一、两个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陈述自己观点、看法的机会,再由己及人,反思自身是否存在类似的不足,进行改正。如学习PEP五年级(上册)Unit 2 Read and write(见图10)这一内容时,通过Wu Yifan和Robin的对话,我们了解到Wu Yifan的一些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学习对话后,我尝试让学生将对话改写成短文,复述对话的主要内容;再提出这们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Yifan?What should he do?要求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讨论中,学生们加入了自己的态度,然后续写该对话,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开拓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五)在互评互改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1.以批为主,批改结合:很多时候,有些学生对老师的作文批改是一看而过,甚至是连看都不看一眼。如此看来,对学生英语作文的批改面面俱到不见得是个明智的做法。对于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发现错误并自行改正的学生作品,我会标记错误之处,由学生自行订正;对于缺乏自己改正能力的学生的作品,我会直接帮助其修改,修改后要求其多读几遍。实践证明,那些通过自身努力发现并自行订正的错误,学生再次出错的几率由老师直接批改的低得多。
2.学生互改老师再批:可以是在学习小组里由同学间互改,或是两、三人一组互改,或是先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听,再请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自己修改,最后交给老师批改。通过这种批改方式,学生可以完善自己的习作,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在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在阅读同学的作品时,同学间还可以帮助其纠正语法错误、单词拼写错误,同时学习他人优秀的写作技巧。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将学习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逐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积极调适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其学习效率;在培养其读写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理解和表达思维意识,学习英语文化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学习积极的创新精神、缜密的逻辑思维等。
参考文献:
[1]龚海平.龚海平的小学英语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83-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