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目前尤为紧缺的,尤其是针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实现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通过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基地的搭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本文主要是从当前校企互融教学环境开始分析,探讨了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基地的意义,以及最后总结了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开展的实践策略,以此来帮助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
引言
创新型人才一直我国高职院校所重视的,是创新人才体系结构的基础,随着创新创业受到重视,高职院校需要利用不同的行业特色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精神和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在人才的培养上一直比较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校企互容创新实践基地教学环境分析
现在建筑类高职院校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课程教学,二是实践教学,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课程教学注重的是理论的教学,而实践教学是依靠校外实践基地,这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而搭建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加适合实际工作,课外的实践教学是学生展现创新创业精神的基本途径。现阶段的建筑类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更加偏向高技能型的人才。随着造价工程、招标代理行业规范标准更加的专业化,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更为迫切,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咨询结果,从事项目招标等各项工作,其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建设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1.1利用实践基地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指的是“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综合体,必须具有一定的技能,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两项是评判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素。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企业来说非常的重要,他们也缺乏对口类创新型人才,所以他们专业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相当的重要。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来保证和企业的融合,建设实践基地,创新教育课程的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既能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还能结合实践操作来巩固专业素养,实现创新创业。
1.2利用实践基地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创新实践基地是需要学校和企业进行对接的,将企业的办公环境融入到创新实践基地之中,构建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有效环境。营造新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建设高职院校特色的创新实践基地,加强和企业合作,将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模拟进入实践基地,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到建筑施工的详情,加强实践的操作能力。跟随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发展的动态,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将一些观察到的实践知识与自身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加强研发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系统,依靠实践基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新知识、新能力和新技能。
2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基地的意义
2.1整体层面体现“校企合作框架设计下的问题破解”思路
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的一种新型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是制度化和具体化的融合。它的提出主要是在当前国家学校和企业合作不太完善的前提背景之下所提出来的,这有利于拉近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能够积极有效地推进校企的合作共赢,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校企合作是通过积极的变革,目标是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和现代学校的教育思想融合再一次,实现校企互助,能够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融合。
2.2有助于打通职业教育制度与劳动用工制度
校企合作的方式是通过企业的产业和现代教育领域相互融合的过程,能够有效整合企业的优秀资源和学校的人才相互配合,形成校企互相合作,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职业教育制度和企业的劳工用人制度相互融合的形式。通过这种融合,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制度的创新和变革,发挥教育的优势所在,进一步与企业进行相互融合,谋求共同发展,提升人才的培养。促进创新人才的发展和进步,是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而提出来的先进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在一定层次上体现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另一方面更加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适合社会的要求。
2.3问题层面有助于抓住校企合作存在的机制性问题
校企合作制度的发展,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存在的不匹配的机制性问题,把握学校和企业融合制度的优越性,而抓住其存在的机制性问题是有效进行制度设计的前提。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存在了诸多不合理的现状,例如相关的制度不够明确、学校和企业的参与不协调,职责划分不清晰、学校的培养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进步,主要涉及了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结构化框架等等,都从另外一方面折射出了培养模式的机制性问题。
3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运行策略
3.1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
个性化的培养是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在实践中要注意学生是发展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体现校企合作的优势。针对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要求,创新实验基地的建设需要按照企业的工作岗位结合学校具体培养目标来开展,创建新的平台,给创新创业人才营造发展的环境,使得创新实验基地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在创新实验基地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显得很重要,对于老师来说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像挑战杯、科技竞赛等活动,加强他们创新实践能力和素质。
3.2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
与企业进行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项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创新文化的熏陶下才会得以成功,要根据企业真实发展现状,提供一些真实的工程资料,给学生学习和参考,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实践基地要将最新的专业化、科学化综合化和工程化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不断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让他们千万建筑工地上参观具体的施工现场。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强调老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和协作能力,老师要及时的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措施,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能力,捕捉他们创新的灵感,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3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基地的模式下,学生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多方面的创新实践活动,形成对创新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从思维方法到实践能力,要使学生接受到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巩固自身知识。在校企合作的创新实验基地下,积极开展校内外老师的交流,并且及时向学生传达创新创业项目的有利之处,老师要带领学生们不断攻克新的技术,使学生在参与、合作和探究过程中创新一定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优秀的团体精神和能力。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基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条件,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业务能力也要不断优化。企业一方面借助这种模式可以化解就业岗位,对专业优秀学生的培养,能够使得企业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中。
结语
随着建筑业的转型和升级,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只有通过和学校进行合作,对人才加以培养,建设创新实验基地。加强学校内外的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真正意义上实现创新型人才基地培养,通过将学校和企业的有效合作,有利于学校更加明白社会对人才的定义,帮助企业调整培养人才的计划和方针。同时学生在学校和企业搭建的创新平台中能够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晓强. 浅析建筑产业化背景下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N]. 中国建设报,2018-03-14(006).
[2]对高职院校建立产学研创业平台保障机制的思考[N]. 张继肖.??天津教育报. 2013-06-28 (005)
[3]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中心组. 高职院校办学要突出“地方性”、“职业性”[N]. 丹东日报,2017-08-21(004).
简介:
姓名:陈灿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0.2
籍贯:湖南 浏阳
学历:本科
民族:汉 族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建筑室内设计
单位: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岳华路 谷山庭院8栋 15001192554
基金项目或课题编号: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课题编号CHA2019011,课题名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