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入了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而语文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既是为了高考,也是为了能在日后的生活当中有一个较好的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做一个能适应社会的新时代的青年学生,高考作文题是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性体现,面上是考查的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但是从近五年的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学生的实际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受到重视,也就是说,现在的高中语文的教和学要多面向实际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话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与社会运用接轨,才能更好的造就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生语文语言能力 三贴近 书信体 漫画
导游词 演讲稿
说到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作文就是一种重要的形式,由于现在高考的改革,对高中生的作文要求比较多,每年的高考作文形式都在变化,这就要求同学们多关注社会、多关注生活、多体验生活,多表现生活,做一个会生活的与时俱进的高中生。纵观近五年的高考作文,看出它的“三贴近”思想: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古人都知道“文章合为时而作”,我也常常跟学生说,缺乏时代感的文章就没有生命力。
下面就以近五年的全国一卷高考作文为例,谈谈新时代对于高中生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情况:
2015年的全国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了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 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然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
这是单则作文材料题,是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社会现象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该作文材料主要涉及到三方面:小陈、老陈、警方,作文要求是给这几个主要方面涉及的人写信,阐明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这里既考查了学生对事件的多角度分析能力,又要求学生掌握好书信这一日常能用到的文体形式,从这一形式看来就是该高考作文贴近生活,同时有要求学生学会辨别社会的真善美,体现公民意识。
另外,作文的格式是写一封信,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书信可能快被学生遗忘了,作为最古老的交流形式,渐渐被微信、QQ、微博、网络信件等互联网的交流方式代替,这是一种进步,但是优秀的传统也不能抛弃,否则今后留在教科书上的就是这些简短的语录体的语段,就会使中华优秀的文化渐渐变得粗浅,缺乏内涵。作为高中生的话,更应该传承好这一文化形式,为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积累更多的交流本领,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漫画作文,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戏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要让学生懂得越是夸张的厉害的地方越是问题的症结,因此要学会透过夸张解读其现实意义。漫画作文可以说从小学就开始了,考查学生的看图说话的能力。但是该题放在了高考题中,就不是简单的看图说话了,而是要学生观察图片,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比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化图片语言为书面语言的高能力展示。
在这则漫画中,学生在面对这一传统和现代交织的关系到切身的日常问题时,许多学生都在纠结,都在思考着这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和子孙后代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如何教育下一代,是仅凭分数呢,还是要全面去认知一个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没错,但是高考又是以分数作为指挥棒,这让学生们又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思考这个在内心当中也会经常纠结的问题。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邮寄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也是语境联想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不过就是要学生从中选取两三个关键词来作文,考查了学生对社会、国家的关注能力,以及发现关键词内在联系以及组合的能力,这里也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归纳组合能力。可以将它们组合立意:1、中国文明传统:长城、京剧;2、中国现代科技类:高铁、移动支付;3、中国文化类:中华美食、广场舞、京剧;4、中国食品历史和现实:中华美食、食品安全;5、共享与发展:共享单车、一带一路;6、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发展:空气污染、美丽乡村、大熊猫。
同时作文题目还隐含着对学生的介绍语言的能力激发,“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就是一种介绍的能力,可以是书信体,与认识和不认识的外国青年进行私下的交流,也可以是解说词,把自己当做是导游,给来中国参观或旅游的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的发展。
2018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天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又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的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哥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语境联想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即命题者给出一段材料或素材,创设出某种语境,要求根据语境进行思考与联想,并按照给定的任务类型进行写作。
这则材料给我们展示的是从2000年至今的中国的发展,考查学生对中国出现的大事的概括能力,发现事件的逻辑内在联系,以及发挥想象能力,也隐含了书信体的要求,穿越时光隧道去到2035年,并且要给那时的18岁的青年一代阅读,这是两代18岁青年的对话,这是两个重要时期的中国青年追梦人。这也考查了学生的一种语言交流能力,不过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带着未来这一代回顾自己生活环境的历史,对未来的期盼,以及对他们这一代的美好嘱托,似乎没有长辈对晚辈的嘱托,而似乎是青年朋友的之间的谈心交流,肩负着不同时代的任务,但是都有着一颗赤诚的心,都有着一颗对中国的爱国责任心。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阐释类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明确要求学生写一篇演讲稿,又是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语言能力的考查。演讲稿一般为应用文的现实体裁,针对性很强。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该作文向我们展示了这一古老而弥新的主题——劳动,劳动是人类进化赖以依存的形式,从古至今,劳动都是人们重视的问题。该作文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组织古今语言的能力来进行宣讲、教育,鼓动自己又要教育别人。
综合来看,2015年的是书信作文,2016年的是漫画作文,2017年的是隐含书信体和导游词的作文,2018年的是隐含书信体作文,2019年的是演讲稿,说明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书面语和口头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了,是要学生能把窗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国家要培养的是善于沟通再到驰骋社会的时代新人,所以对高中生语文语言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资料:
1、《衡水重点中学状元手写笔记》(高中版语文),光明日报出版社,
主编:尔悦,2019年5月第4次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