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的基本情况
2012年以来,居民收入总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较前一时期有所提高。2002年到2011年,我国居民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从47.8%下降到40.2%,2016年提高到了44.5%。2017年和2018年,虽然重新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可以看作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实现了基本同步后的小波动。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比201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9917元,年均实际增速6.2%快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更加趋于均衡.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
1.城镇化
1984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23.01%, 而2017年则达到了65.1%, 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也跃升到全球经济前列。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居民无疑享受到了较大好处, 收入水平大幅增加, 城镇化的过程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很多城镇居民有稳定的且提供“五险一金”的工作, 虽然农村居民也会因为城镇化率的提高而获得更多的劳动机会, 但是城市居民和城镇居民本身素质高低以及企业工资待遇差别, 都使得城市居民月工资收入水平要高于农村居民, 而农村居民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很多农村居民工资中并没有“五险一金”。
2.经济发展
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 不同行业发展繁荣期不一致, 而户籍制度、技术进步等因素都使得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增速不同, 最终反映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虽然经济发展使得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明显的增长, 但两者之间增速却不一致, 这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倒U假说”理论思想是说明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一个要求,但结果就是居民收入差距会逐渐扩大。按照一般的理解是说, 随着经济发展会带来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发映在城乡收入上就是收入的不均衡发展。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由于经济政策、要素禀赋差异、人口红利等差异, 以及各资源要素在经济不同阶段报酬率不同, 都使得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明显差异, 而这种差异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更为明显。
3.(1)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用于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差距越大。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公布的数据显示,除2004年出现下降外,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基尼系数一路走高,在2008年达到最高点,此后中国的基尼系数开始逐年下降。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全球基尼系数平均为0.44。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超过世界平均值。(2)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再次分配机制落后,区域收入差距显,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三、不同行业的工资收入差距较大
从国人工作所属行业来看,不同行业人群的收入差距较为悬殊。鉴于工资是绝大多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我们可以从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化情况来加以考察。按照《中国统计年鉴》中对行业的划分标准,可以清晰地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均工资最高的行业包括电力煤气、采掘、金融与信息计算机软件业,而近些年又以金融业以及信息计算机软件业为主(参见表1)。这些行业大体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属于知识与资本密集领域,二是带有垄断性和资源性。相比之下,农林牧渔业的平均工资几乎始终为所有行业中的最低,这可能与农产品的低附加值与劳动密集型特点有关。从工资差距看,1978年人均工资最高的电力煤气业与人均工资最低的社会服务业的工资差距仅为458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工资水平最高与最低行业的差距越拉越大。到了2017年,人均工资水平最高的信息计算机软件业,比人均工资水平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多出96646元,这意味着一个拿着平均薪资的金融从业者,一年可以比一个农民多赚近10万元,而且这种差距还有继续加大的趋势。不过从比值来看,自2005年开始,我国平均工资水平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相对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2017年为3.65,不过这一数值仍比2000年以前高出不少,反映出我国行业间的工资收入水平总体上仍在拉大。
四、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明显
从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比较来看,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2016年的数据显示,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层面看,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1.39倍;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层面看,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1.56倍。倘若对比东部城镇居民与西部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那么差距无疑是更大的,前者是后者的将近4倍。
至此,通过以上几个维度的考察,相信你对国人的收入状况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而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都是不利的,它不仅会造成内需不足,还可能影响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因此,我国有必要在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再多下点功夫,比如优化再分配环节、合理运用财税工具、加快城镇化步伐、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等。
另外,在国家物质财富日渐积累的今天,可以适当转变思路,将发展主题转向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质量的全面提升,即强化“民本”思维。这一点,不妨借鉴一下日本1960年推行并于十年后收获显著成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其精髓在于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是用经济总量的增长来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在正视居民收入差距的同时,还应通过合理配置自身资产、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储备、业务水平与各方面能力等途径来实现自己与财富的增值,从而确保未来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报酬。
六、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措施
(一)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人口
现在的农民问题是就业问题,而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其次,加快城镇化步伐,重点是发展小城镇,从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合理制定小城镇发展目标,规划小城镇功能和主导产业定位,构建合理的小城镇发展体系,增强小城镇发展实力,积极培育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
发展有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农民合作组织,建立特色产业链。提供政策支持,扶持较弱城镇发展。对实力不强的城镇给予支持,对落后的城镇给予指导帮助。
(二)强化教育机会均等,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缩小城乡人力资本差距
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年限、文化程度对居民家庭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受教育年限越长、文化程度越高其人力资本的回报率越高,且农村居民的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城镇居民及全国平均水平,户主文化程度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最大。首先要加大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与老区、偏远山区的农村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为每个劳动者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提升人力资本水平,这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其次,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在整体素质提升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好地就业,工资水平才可以有所上升,收入也就随之增多。
(三)提高就业水平
完善农民工的就业率,贯彻城乡协调要求,强化以人为本理念,让城市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给予广大进城务工的农民,适当地为农民进行就业培训,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四)科学分配:第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以保证整体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二,建立工资管理机制,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 积极调整再分配机制。第一,增强再分配支出力度,以提升规模农业的竞争力和农民的实际收入。第二,改革税收分配制度,以保证我国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建立完善的第三次分配体系,以此缓解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3.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第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第二,加大农业支持,增加农民收入。第三,户籍制度改革,以构建新型的现代城市户籍制度。
(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更好发挥初等教育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将初等教育作为重点投资方面,发挥国家资金的最大利用率。少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大整个初等教育的投资,有效带动少年的读书热情,一方面解决少年教育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挖掘少年的特质,更好发挥初等教育作用,使初等教育的提升成为提升整个国民素质的基础。提升初等教育水平,进而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为农村教育引进专门教师,通过国家统一工资水平平衡因城乡不同出现的工资差异及待遇差异。合理发展农业,提升农业产值比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发展农业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政策。人们的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在面临经济转型的时候,应该将农业的发展作为重点改善途径。在保证农民收入的前提下,对农业有更大的支持,从而保障农业在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大力推行科技兴农战略,力图将科学技术灌注于农业生产,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代替传统落后的农村生产模式,改变农村居民传统保守的生产观念。通过提升农民观念进一步提升农业产值。提升医疗水平,完善医疗体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降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由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很大一部分是对医疗的支出,所以提升医疗水平,在农村和城市增设医疗服务点,每年对农村居民实施定点定时医疗检查,为农村卫生所配发专项资金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龙海明,凌 炼,谭聪杰,王志鹏.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我国区域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5(3).
[2] 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人差距[J].中国社会科学,2013(4).
[3] 林毅夫,陈斌开.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经济学季刊,2013(4)
[4]张海鹏.中国城乡关系演变 70 年: 从分割到融合[J].中国农村经济,2019( 3) : 2-18.
[5]赵文.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分析[J].现代金融,2020(01):3-7.
[6]穆红梅.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基于收入结构视角[J].经济问题,2019(08):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