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周卓权
[导读] 生活化教学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要求,其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要求,其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驱动着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可以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所学,同时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积极地体验生活。立足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价值,我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尝试应用挖掘生活资源和应用生活资源的教学策略,将生活融入到课堂上。在本文中,我将对自己总结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联系已有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建构知识结构的。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早已在方方面面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大部分内容,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立足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生活融入到课堂上,联系教材内容,挖掘、应用多样的生活化资源,驱动学生积极建构,提升学习效果。那么,我们要如何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呢?
        一、挖掘教学资源,打好生活化教学基础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是以丰富的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为保障和基础的。课程标准中指出,新时期,教师应当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的,突破教材的限制,为学生们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我认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光教师要成为生活资源的开发者,学生也要成为生活资源的开发者,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可以获取丰富的生活资源。
        1.教师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教师是道德与法治生活教学的组织者,自然承担着挖掘生活资源的任务。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是为了辅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教材文本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因此,在挖掘圣后资源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把握教学要点,进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走进生活,挖掘适宜的生活资源。
        以《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为例,这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了解当前的环境污染情况,了解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立足教材内容,我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以本地的环境变化情况为切入点,从网络上搜集了三十年前和当前的环境变化信息,将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制作为微视频。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我将微视频播放给学生们。直观画面的作用下,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一般,回到三十年前,呼吸清新的空气,玩耍清凉的河水。在画面的转折下,学生们可以发现,我们当前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如此挖掘生活资源,不仅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还使学生们在真实的场景体验中,切实地体会到了环境污染严重,便于接下来,深入地探寻环境污染问题和解决方法。


        2.学生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学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是生活的体验者。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生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活资源的挖掘者。而且,学生体验到生活是不同的,他们自主挖掘到的生活资源是多姿多彩的,便于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也使学生们在真实的生活内容的辅助下,建构对所学的理解,实现道德认知发展。
        以《说说我们的学校》为例,在体验学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们已对学校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有所了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于此,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我鼓励学生们利用绘画、习作等方式,将自己的学校记忆展现出来。在课堂上,则要联系自身现有的经验,对学校进行介绍。如此挖掘教学资源,使学生们真正地成为了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主人,便于提升学习能力。
        二、应用教学资源,组织生活化教学活动
        在师生合作,挖掘了丰富的生活资源之后,接下来,需要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密切地联系教材内容,应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将这些生活资源展现给学生们,驱动学生们联系生活经验,透过生活现象,把握道德内涵,建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良好道德认熏陶,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有效地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践行道德品行打下坚实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组织道德与法治生活教学的时候,往往会采用创设教学情境、展现案例等方式,呈现生活资源,引导学生探究。
        以《变废为宝有妙招》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现了当前的一些变废为宝视频,如利用作业本制作衣服;利用塑料瓶制作灯具等,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学生们进入到具体的变废为宝的场景中。在学生们体验场景的过程中,我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形式,合作探究变废为宝的方法,并进行实践。如此教学,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还使学生们通过自主体验,建构良好认知。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在课程标准要求的指导下,和学生们一起,联系教学内容,挖掘丰富的生活资源,应用生活资源,将生活融入到课堂上,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地积累生活经验,为有效地体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秀云,吴怡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05):43-47.
        [2]赵雪莲.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05):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