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
部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和谐共生”的编排方式,三上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的壮美山河”,单元导读明确提出“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的写作要求。习作《这儿真美》要求学生留心并认真观察自己身边的美景,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介绍给别人。本单元课文都是写景类文章,整合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总分构段方式是学生在本单元书面语言表达方面的教学重点,而提炼总起句则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习心理方面,处于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习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与发现,乐于记录自己的见闻,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知识经验方面,经过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学生已经对“先总后分”、“段落总起句”“中心句”等有初步的认识,并对写景类文章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和体会。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吴忠豪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习作》中关于第二学段的写作目标中指出——“总分段式是第二学段习作常用的一种构段方式,学生能根据把观察到的事物用总起句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初步把握总起和分述内容的一致性,做到段落结构分明”,并且在关于第二学段“写一处景物”中提出——“第二学段明确提出要仔细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特点”。
因此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精准定位为“学会抓住特点有序地观察一处景物;学会总分式构段方法,根据观察的美景,围绕一个意思写。”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特点有序地观察一处景物。
2.学会总分式构段方法,根据观察的美景,围绕一个意思写。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课文中积累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学会总分式构段方法,根据观察的美景,围绕一个意思写。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观察周围的景物,填写好美景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 发现美景
1.巧设情境 激发兴趣
(播放东莞旅游宣传片视频)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与文盛国际学校是兄弟学校,他们从自世界各地来到这里,我们下周开展联谊活动,他们想多一点了解东莞的美景,我们作为东莞的小主人,你会如何介绍呢?
2.学生课前通过“美景观察记录单”,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并说一说。
美景观察记录单
地方
选择的景物
观察的顺序1.方位顺序2.时间顺序
景物的特点
(词语、句子)美景照片
3.预设:
学生1:我特别想给兄弟学校的学生介绍我们的校园,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她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我按照方位顺序来观察的,从大门口的百年相思树,到中央的花园,再到最后面的木棉花。百年相思树叶很多,四季都是绿油油的;中央花园种了很多树木,春天里我们经常可以闻到桂花香;木棉花的花朵很艳丽,红红火火。
4.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点拨“写景物要有顺序地观察”,并板书“有序观察”。
(设计意图: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课前的观察记录单让学生养成“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并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
二、锦囊相助 习得方法
1.认识“总起句”的提纲挈领作用
(1)出示课文片段: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富饶的西沙群岛》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的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海滨小城》
(2)引导学生发现,每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小城的公园更美”。)
师:我们把这样的句子成为段落的中心句,也是“总起句”,概括了一个段落的大意。
(3)牛刀小试: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想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他说“每一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点,百年相思树叶很多,四季都是绿油油的;中央花园种了很多树木,春天里我们经常可以闻到桂花香;木棉花的花朵很艳丽,红红火火。” 这几句话可以提炼一下,作为每个段落的总起句吗?
预设:
学生1:可以,比如写百年相思树,可以用“百年相思树葱葱茏茏、枝繁叶茂。”作为段落的总起句。
学生2:写中央花园总起句可以是“中央花园绿树成荫,桂花飘香。”
学生3:写木棉花的总起句可以是“木棉花在春天里热情似火,艳丽无比。”
(设计意图:从课文片段入手,回顾旧知,为习作的总分构段法做好迁移的准备,认清楚总起句的作用至关重要,学会用一句话概括一个段落的意思,也是学生此次习作的难点。)
2.认清“分述句”与“总起句”的内容一致性
(1)相机出示上面学生生成的段落总起句。
百年相思树葱葱茏茏、枝繁叶茂。
中央花园绿树成荫,桂花飘香。
木棉花在春天里热情似火,艳丽无比。
(2)牛刀小试:
选择其中一个总起句,用两到三句话展开,把总起句说具体。
老师先进行补充:“百年相思树葱葱茏茏、枝繁叶茂。它像一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它又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树干的皮肤凸起,很粗糙,像老爷爷的皱纹。树下的花坛里,总是布满了无名的小花。”
学生辨别老师补充的三个分述句是否恰当。
预设:
学生:“它像一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它又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树干的皮肤凸起,很粗糙,像老爷爷的皱纹。”这两句我觉得可以,但是“树下的花坛里,总是布满了无名的小花。”是写花的,则与总起句的枝繁叶茂无关。
(3)小结:总起句就像一位将军,统领着后面的句子,分述句要尽量地写清楚和具体,总起句与分述句要内容有关联性、一致性。
(设计意图:总起句和分述句的关系密切,内容必须一致,这一点至关重要,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两者内容上的逻辑关联。)
3.总分段式的标点运用
(1)出示两个总分段式的片段,让学生区分标点符号的相同与不同。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富饶的西沙群岛》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了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趵突泉》
(2)引导学生发现:总起句使用使用句号或者冒号,冒号像将军一样在提示后面的分述句要听总起句的指挥。
(设计意图: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也是习作不可忽视的内容,总起句可以使用句号或者冒号,使用句号是比较常见的用法,冒号有对后面分述句有更明确的统领作用。)
4.小结写作锦囊,板书:先总后分。
三、妙笔生花 描写美景
1.在学生动笔写之前,教师让学生先填写习作构思单,对自己即将完成的习作有清晰的结构认识。
习作构思单
题目
描写的景物(几个方面)
段落开头、结尾、中间( )段
(设计意图:习作构思单对学生的习作有导向作用,让学生在习作中有方向可循。)
2.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写景段落。
四、自主修改 分享美景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帮扶的方法,让学生对照修改清单,运用简单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能够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并让学生养成“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习作思维模式。)
2.学生修改好习作,在全班展示,分享自己心目中最美的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这儿真美
有序观察
先总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