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阅读”活动,提升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韩宇娴
[导读] 现如今,随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
        摘要:现如今,随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基础教育是建设国家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蓝图,培养新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大力发展语文教育。其中,农村小学生的教育最需要被重视。本文就依托“大阅读”活动,提升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展开思考。结果如下。
        关键词:大阅读;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前言:
        在广大的农村,因为教育资源的落后,导致语文老师水平在整体上要落后于城市的语文老师水平。这样的话相对而言,文学知识无法传递给学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差的现状。因此,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很必要依靠“大阅读”活动,并通过各种努力来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进行"大阅读"活动的重要意义
        ①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学生的阅读要求也在增加,因此仅阅读教科书中的内容是不够的。大阅读活动明显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许多类似的文章,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量和知识水平,为提高阅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②培养学生的兴趣。目前,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一篇文章需要老师解释的时间很长,但是学生通常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在剩余时间内,老师只能通过重复单调的问题来丰富教室的内容。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热情普遍较低,他们也对阅读缺乏兴趣。但是通过“大阅读”活动,,可以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并融入学习环境中,以增强他们的阅读热情。③提高阅读技巧。阅读不仅是阅读内容,相反,它是对基于主题的文本的一种分析性解释。阅读模式很多,例如密集阅读和广泛阅读,但是现阶段学生掌握的阅读技巧并不多。“大阅读”活动是基于对一个主题的不同内容的阅读,因此,即使学生的阅读技巧并不完美,浏览起来也不会太困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这在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
(一)缺少阅读兴趣
        目前的农村小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于阅读的兴趣极度缺乏。可能是因为传统的教育已经让农村的小学生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阅读方法,这样使学生对于阅读起了逆反心理。再加上长期的灌输教育,也让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长期以往,对于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然大大阻碍。
(二)阅读内容陈旧、单一
        由于农村教育条件并不好,因此,阅读的书籍相对较少,同时因为父母的知识水平并不高,这些都使得农村的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课外阅读时间,并且缺乏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另外,当一些学生和家长选择书籍时,参考书目太单一,导致课外阅读不科学,阅读质量差。
(三)学生阅读能力不高
        农村的小学生因为平时缺少阅读,通常阅读能力并不高。与此同时,一些语文阅读老师也根本没有为学生提供指导。充其量,他们只会教学生一些词语。而那些真正重要的阅读策略并没有教给小学生们。


三、提高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需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就是要通过,试卷测验,个人访谈等方法,切实掌握学生自主阅读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学生自主阅读的现状,选择实验班进行实验研究。以自主阅读方法为指导,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学习如何独立,快速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四、提升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主要措施
(一)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①指导学生使阅读多样化。比如说在查看文章时,小学生们需要考虑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文章主要谈论什么?②阅读文本并提取信息。老师指导学生并简要说明他们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以便他们可以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二)多种渠道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说在班级设立图书角,让一些书籍成为班级共享书,设立专人负责保管,互相借用并实现资源共享。逐渐培养孩子们阅读的风气。其次就是多方面举行一些自主阅读的活动。结合实际情况,语文老师可以定期给孩子们自由阅读的时间。此外,仅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父母。老师应指导父母和孩子每天坚持亲子阅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阅读氛围
        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依靠教科书中的材料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并允许他们阅读很多书,他们才能确保学生形成阅读能力。这要求老师在教学时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材料,以便学生有效阅读。在此期间,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 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样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营造出小学生阅读的学习氛围。
(四)创新评价体系
        在农村地区,语文老师对于每个孩子的评价都仅仅限于考试。所以这对于学生的评价是不客观的。极大的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为此,老师应优化考核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例如,老师在评估学生时应给予鼓励。例如,在学习了《回乡偶书》后,老师要求学生背诵。如果学生在背诵上犯了一个错误,则老师不应直接批评教育该学生。而是采取温和的手段进行教学引导。首先,老师应该肯定学生的努力,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根据老师自己的错误来更好地纠正它们。同样,在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是十分理想的时候,老师最重要的也是帮助学生去分析为什么考不好的原因,然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综合区评价学生,更加的客观有效,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
结语:
        可以看出,面对社会的极速发展,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育不发达的农村,天生在教育资源上要弱一些。这就使得我们老师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去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语文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并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如果能依托“大阅读”活动的便利之处,进而从各方面提升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很有社会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侯治金.习作教学“十步法”[].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0).
[2]杨敏.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J].考试周刊,2012(4).
[3]王娟.浅谈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J].作文教学研究,2012(6).
[4]常彩丽.培养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探索与研究[J].才智,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