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教学的根本目的便是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树立积极健康生活的态度。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对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有全面的了解,并以这些了解为基础在授课过程中采用高效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这种方式深化新课标的积极理念。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道德与法治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
关键词:设计与操作;道德与法治;优化创新
如今学生学习的《道德与法治》的书面教材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学生学习每一个单元的内容都需要完成关于单元主题的探索活动,在该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探究方案和所需要达成的目标等。教材的此编排方式是为了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加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更好的使学生能将书中学到的内容实践在生活中。对于学生而言,拉近学习和生活的距离可以帮助他们更高效的去学习,同时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三观。另外,该课程的主题探索活动大都不受外界物质条件的限制,完成这些活动主要靠的是人的实践和思想。所以,无论是处于什么教学环境的学生都能顺利的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活动。
一、引导式活动设计与操作
引导式活动即化书本中文字内容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变教师的课堂授课为学生的自主实践。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按照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流程,自主进行活动实践,使学生可以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对于纯理论的教材内容来说更适合用该教学方式,可以将无趣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实践。
例如,教师在上《中华一家亲》这一课时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引导式的活动设计。对于该单元的学习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课前,教师可以对本堂课的内容定下主题,比如“不同民族文化”,引导学生针对这个主题进行预习和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给学生提几点有利于更好开展学习任务的建议,如:“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时可以从民族分布、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发展历程等方面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更准确无误的针对本课的学习重点进行预习,也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在课堂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将收集的资料与大家共享,可以以“小组汇报”“击鼓传花”等有趣的形式开展,更好的做到查漏补缺。由此,学生可以深化对该课内容的理解,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也会更好的履行自身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调查式活动设计与操作
教师开展调查式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点滴,从而可以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通过该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也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上《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时,可以开展许多调查式的活动,如学生可以对如今网络应用的下载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到在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最需要哪类的网络应用;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上网的时间和目的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学生上网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的上网生活,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可以将相关的心理知识融入教学之中,使信息能真实化。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在学生中是否存在有网瘾的学生,也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做到健康上网。在不侵犯隐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调查记录和调查结果与学生共享,使学生对调查数据有自主的判断和分析,有利于通过自主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由此,学生便从被调查者转换成了调查者,参与了调查活动。
三、作业式活动设计与操作
“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出现的,而“作业式活动”的真正含义是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换成课下的行动与实践。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学生的“行动作业”比“书面作业”重要得多。由此,教师应当重视作业式活动的设计与操作。作业式活动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下的生活实践中,同时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如,大部分教师都曾给学生布置“给父母写一封信”作业,类似的活动便十分符合家庭主题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爱在家人间》这一课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浓浓的关爱并对父母怀着感恩的心。因此,教师便可以选择布置“对父母说说心里话”“对父母说句谢谢”等实践作业。作业式的活动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体验,并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但需要强调的是,作业式活动并不是仅限于是教师所布置的一次行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实践中认识到该作业的真正价值,在该作业中融入自身的情感,有自身的体会和感悟。这不仅使得学生通过活动产生成就感,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
总之,如今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越来越需要教师将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和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授课中采取一定的策略。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转变观念,更切实的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需要开展引导式、调查式和作业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涂家文. 道德与法治课活动设计五则[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旬刊, 2018(5): 40-42.
【2】滕丽红.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动设计[J]. 新课程研究旬刊, 2019, 500(0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