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邻水县社区教育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陈云香
[导读] 社区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系。
        【摘要】社区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系。本文以邻水社区教育发展视角为基点,通过探索分析其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而思考广安市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与模式。
        【关键词】社区教育 邻水 思考 路径
        社区教育的内涵是,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广泛地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育人优势,以德育为重点内容,创造和优化育人环境和条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形成和增强社区教育的群体凝聚力,切实加强社区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2018年广安市市教育体育局等八部门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要求,联合制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全市社区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也标志着广安社区教育正式走上探索发展之路。邻水县率先以“实施意见”为蓝本,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抓手、以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为契机,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路径。
        笔者深入邻水县城市社区、老年大学、邻州田野学校等地,广泛调查、收集资料、采集数据,客观分析,意在探清邻水县社区教育的工作路径,为全市社区教育寻求可借鉴可推广工作方法。
        一、邻水社区教育基本现状
        四川省广安市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邻水县隶属于广安市,全县幅员面积1909平方公里,辖21个镇、24个乡、38个居委会、448个行政村,总人口101万,是全国商品粮供应基地大县,也是全国的文化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县以县社区教育学院(与县职教中心合署办公)、邻州田野教育学院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县级相关部门培训为骨干、村(居)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农民夜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全县建成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46所,村(居)成校447所,农民夜校475所,早教中心2个、社区学校47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老年活动中心3个、妇女儿童之家47个,社区图书室47个,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1个,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学习、休闲、健身等需要。
        二、邻水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政府主导,促进社区教育有序发展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该县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乡镇和社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配备县级专职管理人员I人、兼职管理人员10人,乡镇级专职管理人员26人、兼职管理人员78人,村(居)级专职管理人员47人、兼职管理人员188人,做到有领导机构、有固定场地、有师资力量、有经费来源、有管理规章、有活动开展。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邻水县社区教育十二五规划》、《邻水县社区教育工作章程》、《邻水县社区教育管理条例》、《邻水县社区责任目标制度》、《邻水县社区教育激励制度》等,实现了以制度保障社区教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精细化。三是落实目标责任。每年年初由分管副县长组织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社区教育工作,将社区教育纳入全县相关乡镇、部门年终绩效考核目标,将指标要求逐一细化分解到各社区,做到了目标、责任、时效“三明确”。
        (二)整合教育资源,督促教育培训有效开展
        一是建设师资队伍。聘请种养殖业主、企业主、中职学校教师和社会能工巧匠等人员作为社区教育的兼职教师,聘请“五老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能人等作为社区教育的志愿者,定期组织开展专兼职教师、管理人员岗前的转岗性培训和在岗的提高性培训,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专兼职教师业务能力。二是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每年定期开展“书韵邻州”全民读书活动、精品图书推荐、图书优惠展、农民读书活动等,先后组建了晨练太极扇队、夕阳红锣鼓队、秧歌队、舞蹈队等,投资数万元购买了锣鼓等乐器和器材及服装道具。三是开展分类培训提高居民素质。有效整合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反腐倡廉、文明礼仪、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家政服务、劳动保障等内容的培训,同时充分运用实训基地开展机械加工、餐饮服务、物业管理等培训。四是深入实施“五色五心”志愿服务活动。

结合社区居民的个体需求,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每年定期开展党员干部红色服务、医疗卫生人员白色服务、纠纷调解橙色服务、志愿者蓝色服务、就业输出紫色服务,为构建和谐邻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紧跟时代新常态,构建社区教育特色模式
        一是创新开展新型农业技术培训。以邻州田野学院为龙头,大力开展农村社区实用技术培训,把培训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积极探索产业工人培训和“订单培训”新路子,构建起了“教育、科研、实验、示范、推广、服务”六位一体运行模式。目前,全县建成千亩以上标准化脐橙产业基地30个,万亩标准化现代化脐橙产业基地5个;畜牧养殖科技示范基地2个;培育生产经营大户820户,农业合作社540家,规上企业35家,形成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专业大户为骨干、规上企业为龙头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二是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培训实用技术。学校是社区的学校,职业学校是社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该县职业学校以人才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县域产业为依托,创新“产、学、研、用”发展模式,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智慧课堂等教学模式,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县职校与嘉逸皇冠、湘邻科技、重庆仁宝等35个县内外企业达成校企深度合作协议,实训课开出率达97%。三是积极探索社区“帮教”新路子。将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通过网格议事会,实施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司法干部、法律工作者、社区干部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开展“金字塔”式组团服务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社区服务格局。如东外社区书记罗霞主动联系法院、交管、医院等部门,成功调处了车祸事故纠纷。
        三、主要成效
         (一)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先后被教育部命名为“第六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全国第三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等。
         邻州田野学院被评为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
         鼎屏镇西街社区荣获全国综合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东外社区荣获四川省文明社区、四川省充分就业社区等称号。
        西街社区、丰禾农业观光园等作为全省社区教育专题调研现场,得到省级专家教授的充分肯定。
        (二)规建社区教育新“阵地”。
         专门调整划拨土地202亩、计划总投资4.1亿,新建集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职业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县职成教育中心,学校由教学实训区、运动区、办公区、生活区组成,建成后可容纳1万名学生居民就读,能满足成人继续教育需求,实现该县社区教育规模集聚、形象提升、质量提升、吸引力提升。
        (三)素质提升促进经济发展。
        为全县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提供了大批技术工人和新型农民,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得到飞速发展,已形成汽配、摩托车整车及配件、电梯、线缆、能源建材等“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高标准打造的“111”工程邻水单元,辐射石滓、观音等一大批万亩脐橙基地,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健康养老和通讯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集约发展。
         总之,邻水县社区教育工作以政策护航、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努力提升市民素质和职业素质,在促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为全市社区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和财富。
        参考文献:回眸与超越——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探究(彭人哲)
        中国法制出版社
       
        基金项目课题:《新时期推进广安社区教育发展研究》(2018年广安市普教科研项目,项目编号 2018-56)
作者简介:陈云香(1977.4-),女,汉,四川广安,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社区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