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李优优
[导读] 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致力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致力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中小学的体质健康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家教育部为此发布“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建议从而加大对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投资力度和宣传力度,拓展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   体育活动  全面发展
       
1.研究目的
        198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和改善我国广大中小学学生的体质状况,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但是现实情况令人堪忧。由于资金、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人数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本文抽取焦作市新区5所小学和5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对所选取学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构建大课间活动体系,全面落实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享受体育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查阅期刊网,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为本课题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328份,回收1298份,回收率98%。
        2.3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作为本文研究的依据。
3.结果与分析
        3.1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分析
        调查中发现焦作新区部分学校每周仍然只是安排两节体育课,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体育课时间经常被其他的课占用或被安排其他的活动,特别是临近考试期间体育课挤占更为严重,还有些学校为了应付中考每周只安排一节体育课。虽然现在实行了体育中招考试,但是由于分数太低,很多学校都不够重视,大部分学校都是到了初三才开始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考试项目的体育锻炼。
        3.2新区中小学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现状分析
        3.2.1部分学校对体育活动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体育锻炼不够充分
        根据调查,由于很多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锻炼,贯彻国家“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情况不够理想,导致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有部分学校因为场地、器材和体育教师的配备不足等原因开展的不够充分。从访谈中得知有部分学生觉得课间操太枯燥,简单的广播体操活动不够充分,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但是也有一些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开展情况比较理想,比如文昌街道第一初级中学建立了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队,文昌街道马庄小学大课间开展跳绳比赛,每年举行一次“跳绳节”和运动会。所以在平时学生为了比赛拿到好的成绩都会利用大课间等时间进行相关体育项目的锻炼。
        3.2.2教师的业务水平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近几年来,中小学教育发展迅速,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优秀教师不能相应得到配备。教师迫于教学负担重、压力大,难以挤出时间来学习新的知识,教育方法手段比较陈旧落后,而学生又能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体获取大量的信息、只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方法期望比较高,一旦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的时候,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3学生对“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态度
        目前各学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 主要是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保证的,当前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3类:第1类是沿用国家推广的现行广播体操;第2类是在现行广播体操的基础上自编了校操或校舞;第3类是少数特色传统校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加上本校的特色项目,作为大课间操活动内容。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76%的中学生不喜欢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69%的小学生不喜欢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喜欢参加的理由主要为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缺乏创新性,往往在广播体操后就解散自由活动,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4学生本身的怕苦怕累的思想降低了体育活动的质量
        有很多学生吃不了苦,特别是一些城市里的独生子女,上学以车代步,回到家里则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懒惰思想严重,而大部分家长对于体育活动的认识也不够充分不够深刻,过分注重文化课的成绩,造成学生不太愿意参加吃苦流汗的体育活动,体育课装病请假,上体育课出勤不出力,有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自由度大,随意性很强,这样一来,增加了体育活动的组织难度,也降低了体育活动的质量。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新区中小学学生每周参加的活动时间很少,基本上不能满足“每天活动一小时”的需要,学生每天的学习压力太大,作业量也大.他们基本上没有时间留给自己支配,再加上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比较浅,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就行了,其它的都不需要考虑。再加上资金、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人数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4.2建议
        4.2.1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每天锻炼一小时”
        学校应加大“每天锻炼一小时”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大力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政策和健身观念,形成—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利环境,并制定详细的适合本校发展的活动方案。通过学校校园广播,体育课程以及学校多媒体教学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效果。鼓励学生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参见体育锻炼的能力。
        4.2.2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加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为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活动项目时常轮换,项目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新鲜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在活动之外可以设立学生自主活动项目开发,进行推广。多层次的提高学生的自编、自创、自练的能力,增加学生参与的热情。
        4.2.3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开展学生体育运动离不开教师的参与组织,教师在大课问活动中不仅是组织者和辅导者、实施者,也是激励学生积极锻炼、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的榜样人物。其本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项目的开展。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的原则,需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提供较多的学习交流机会,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在全校开展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评比大赛。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例如器材、安全等问题,将确定的因素及时排除,将无法预料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注重学生智慧的启迪,敢于善于给学生必要的、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4.2.4加大对大课间体育的投资力度,加强场地设施的建设
        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足配齐体育教学设备和器材。在体育专项经费投入方面,学校需要加大体育资金的投入、明确做到专款专用,对体育项目器材的采集、使用、保管、报废都要做到登记造册,签名使用。对于资金存在不足的事情,可以采取上报、协商、学校因地制宜等方式进行解决。加快各学校场地设施的配套建设。及时清理不安全的体育设施。修复存在安全隐患的场地,做到防患未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