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创新,不断尝试,在有理论基础的同时对于人才也在进行相应的培养,而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其中之一。不得不说的是校企合作模式的的确确给社会培养了一些具有经验的人才,然而在这种模式尚不完善,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漏洞。为了完善这一模式,解决它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培养策略;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我国现阶段应当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有意义的有质量的学习,鼓励校企合作。近年来,我们从一些社会现状和新闻当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大学生空有文凭却仍旧找不到工作,就业难等问题经常发生。由此可见,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只一味的授予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是不行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现象,为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实践,推动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 校企合作模式近年来带来的效益及存在的弊端
校企合作模式自推行至现在已经有几年的时间,通过这几年的效益来看,校企合作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确是有一定的帮助。它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运用,在相关企业进行学习的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毕业找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这种模式对于高职专这种职业学校更为见效,学生多半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学生更需要的是实际经验,而不是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学习。总之,这种模式的出现与推行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是在这种模式实施的过程当中,仍旧存在相应的弊端,如学校的教学体系仍旧不够完善,国家在对校企合作模式运行中没有相应监管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也提出了相应策略,积极应对。
2 校企合作模式的具体概念
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为了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与企业建立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的一种模式。校企合作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将学校的理论学习与校外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并不是盲目的为学生安排企业进行学习,而是选取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让学生在企业当中进行实践,丰富学生的经历,巩固他们在学校当中学习到的理论,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含义。众所周知,现在一些高校太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实践方面,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没有相关的经验,这就导致了高校的就业率较低,学生出现就业难的问题。然而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提升高校的就业率,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也可以获得高质量高品质的职员,促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3 校企合作模式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仍旧存在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企业容易缺乏动力,因为企业更看重的是在合作的过程当中是否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投资是否能有回报。然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企业并不能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来说,能够获得的利益相对较小,政府应当给予企业相应的支持。只有高校与企业能够高效合作,学生才能全面发展,高校也能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
3.1 校企合作时间相对较短
从我国现有的现状来看,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由于与高校的合作利益相对较低,所以,企业一般来说不愿意主动去与学校相合作。现有的校企合作大多都是学校的带队老师带着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企业相关的人员并没有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而且现有的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大多是电子厂这种类型的企业,学生并不能在这种企业当中学习到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另外,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合同时长也相对较短,一些高校中的校企合作太过于表面,认为带学生去参观企业的模式就相当于实践内容,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面并不能够学习到实践知识,也不能积累经验,从根本上来说不属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3.2 高校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太过于注重理论的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给学生们带来的重大作用。
校企合作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模式,然而即使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一些学校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没有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所学习到的知识相对浅薄,与企业中的实践不对应,学生在进入企业进行学习的时候不能够完全胜任,这非常不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样,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学校传授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也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的需求。
3.3 高校的老师缺乏培养动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栽培。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老师需要在学生的成长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但是有一些老师并不知道自身的不足,只知道一味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导。在教师评分的过程当中,学校同样忽略了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老师不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对于老师的真实评价及老师身上存在的缺点,导致老师不能够及时的改善自身的错误去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的教学质量并没有得到提升,学生也不能真正的学习到知识。
3.4 高校在挑选与企业的合作项目时不够严格
校企合作模式给学生带来的作用是巨大的,然而有一些高校因为贪图与企业合作之间的利益,全然不顾学生是否能够在企业当中学习到知识,在挑选合作项目企业的同时,没有认真仔细挑选,从而导致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并不能够真正的为学生所用。学生即使在企业当中进行了相应的学习,但是错误的合作项目仍旧不能让学生学习到实践知识。
3.5 政府缺乏对校企合作的制度化管理
国家层面也应当对于学校与企业合作给予一定的支持与鼓励。企业由于与学校合作利益相对较小,所以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当中相对消极。所以政府应当给予企业相对的资金支持,调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足准备。
4 对于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从高校层面来讲
校企合作需要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从学校的层面来讲,高校应该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刚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老师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导与传授,培养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另外,学校也应该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的监管,及时了解学生在校企合作模式当中的进展。
4.2 从企业和政府层面来讲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当中,企业应当为学校提供专业的,适合学生学习的专业性方案及场所。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在企业学习过程当中获得经验与知识。同时政府也应当对校企合作进行鼓励与支持,设定相关的有法律依据的条文,让校企合作更加合法。政府也应当给予企业资金支持,调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让企业主动去与高校寻求合作。
5 结束语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校企合作模式的下学校与企业双方应该共同努力。高校应当为学生传授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企业的学习过程当中适应企业的学习,而企业也应当为学生准备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实践内容,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阎玉秀,毛雯,楼丽娟,等.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校企合作SWOT分析———基于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29(6):915-918.
[2]吴琼,肖利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167-169.
[3]朱晓妹,林井萍,张金玲.创新型人才的内涵与界定〔J〕.科技管理研究,2013,(1):153-157.
作者简介:朱亮红(1983-10-),男,籍贯:湖南双峰,民族:汉族,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的方向: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交通控制、自动控制、新能源电池技术。
课题: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编号:6019210033S)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