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学的复习过程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是每位老师梦寐以求的事情,一道好的例题,不仅能使师生共同进步与提高,还能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一道 几何问题 再认识
在《图形的运动》总复习时,我们共同研究了下面一道题目:
.png)
三种解法呈现之后,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继而一片哗然:对三种解法各执一词,有的同学发现三种解法答案不一致,甚至质疑题目有问题!
等同学们冷静以后,发现三种解法并没有什么问题,这时质疑题目有问题的观点占了上风:我们以前做过很多题目,有的题目有三种以上的解法也不奇怪,但从来没有遇到过同一个问题的三个不同的正确解法,竟然会得出三种不同的答案!真是活久见!
现在看来,同学们已经认可了上面的三种解法,于是我适时地抛出如下问题:
是不是每一个长方形经过上面的操作后都能满足题目中的条件?
手快的同学马上动手操作,结果在动手操作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结果并不符合题中要求,只有个别学生的结果近似符合题中要求.
请仔细阅读题目,题目中的哪一个条件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同学们又重新读题,发现条件a<b<2a,我让已经操作的同学测量一下长方形纸片的长与宽,发现凡是a、b不满足这个关系的肯定不行.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满足题目操作要求的长方形中,a、b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有了上面的三种解法的铺垫,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水到渠成了:
.png)
通过这道例题的探讨,我有以下几点启发:
1.例题的选择要立足课程标准和考纲,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在对数学问题的研究中,认真挖掘和思考,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冒出智慧的火花!
2.例题的选择要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把握通性通法.对基础知识要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对典型例题要明确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掌握解题规律.
3.例题的选择要立足学生学习情况,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学情,控制好问题的思维层次.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