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上教学背景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我们每天很多次刷新疫情动态数据,确诊多少,疑似多少,重症多少,死亡多少,治愈多少,这些数据时时刻刻牵动着我们的心。但更让我牵挂的是学生的思想状况怎么样,情绪状况怎么样,是否需要什么帮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作为教师,我们无法冲锋陷阵,唯有守护好自己的学生,守护好教师抗疫的主战场,教学条件变化,交流空间变化,那我们就把疫情和灾难变成教材,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灾难面前的大爱与担当,让不幸变成通往幸福的桥梁。借助疫情启发学生认识生命、认识自己、认识自然,启发学生用行动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我们可以有所作为。
二.线上教学案例分析
将疫情中的故事变成案例,希望学生能具有理性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希望学生拥有幸福完整的自我观,主动选择,追求真善美;希望拥有命运与共的自然观,与自然和他人和谐相处,融入社会、国家和民族,在大我中实现小我;希望学生拥有福祸相依的生命观,当他们遭遇困境和挫折的时候,能辩证对待、看到希望从学生反馈来,五个话题的讨论基本能达到预期效果。
话题1:不为浮云遮望眼:疫情中的谣言与真相
结论:新冠病毒可怕,但谣言更可怕,混淆视听,扰乱秩序,在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冷静客观的看待和分析问题,谣言止于智者,要想成为智者,需要科学精神,理性态度,而不能盲目的人云亦云。青年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如胡适先生所说:“大胆质疑,小心求证”。
话题2:B站《历史上的瘟疫》从哲学角度分析看待瘟疫、自然、生命?
结论:我们熟知历史,所以知道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无法直视的黑暗、意料之外的光明。不过,知道这些只能使我们更好地解释现实,并不能使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未来没有什么会必然发生,因为不知道哪只蝴蝶会怎样扇动翅膀。熟知历史,使我们知道人这种动物能干得出什么事来,使我们对未来更有想象力。普通人要么不够了解历史,要么遗忘了历史,于是失去了对未来的想象力。
话题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此次疫情对三大产业的影响?
.png)
结论:1.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现在生活和未来的选择;2.疫情持续的时间暂时无法准确评估,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树立”底线思维”的视角;3.疫情对很对行业的冲击是挑战也是机遇,祸福相依,穷则思变,怎样破旧立新,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转变思路,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2019年,我阅读了不下10份不同国家发表的,关于人工智能影响未来行业的报告,几乎每一份报告都会出现一个高频词语“替代”,这不禁让人充满担忧。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体教师变成了“主播”,从最初的排斥,手足无措,到后来的轻松适应,甚至恋恋不舍,这是一种进步,疫情更是加速了这种进步。但这样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有好的教师“主播”,那我们的工作是否会被线上机构给打败,我们的职业方向何去何从?或者,我们是否会彻底被替代?
有智库数据表示,以2019年为标志,教师的工作性质正在悄悄发生转变,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情绪劳动者。也就是说,未来一个教师如果仍然只是一个知识讲解与传授的角色,那么他会被替代,而成为情绪劳动者的话,就无可替代。什么是情绪劳动?2014年,有一所学校一创办就成为全球焦点,它叫AltSchool。AltSchool的创始人来自美国硅谷,是前谷歌的工程师Max?Ventilla。他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平台,去跟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试图颠覆传统学校的运营方式。AltSchool每一个班级的学生很少,只有15名,但配备了2名老师和8名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每天都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轨迹与学习行为作出精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技术人员的辅助者。短短四年时间,这家技术水平一流的学校就从旧金山的9个校区迅速扩张到了东海岸的纽约。谁知到了2019年6月,AltSchool宣布正式进入“更正性”关闭阶段。出了什么问题?坚信技术可以带来教育革命的Ventilla坦言“比起技术和学习内容,我忽略了教师自身真正的价值”。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本质的差异不在知识,在于情绪劳动。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加油的肢体动作,每天一对一的交流沟通,在这种高密度的师生交往与反馈中,孩子们都会受到激励,这是线上教学无法取代的。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冰冷的机器,我看不到我的学生的喜怒哀乐,我的学生也无法真实感受到我的激情与温度。这是最为尴尬的地方。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未来的教师,不仅要做到线上线下的教育融合,更应该思考并实践情绪劳动,如何把教育做的有温度、有深度?如何做到独一无二、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