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御苑宸芳”故宫香膏设计 孙玉洁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6期   作者:孙玉洁
[导读] 摘要:香膏,即芳香的膏脂,是我国传统“固体香水”,主要成分是蜂蜡和各种香料。古代就有贵族阶层使用香膏,但在香水甚嚣尘上的今天,对香膏有所了解、使用的人并不多。2019年9月5日,一套四款名为“御苑宸芳”的香膏在故宫淘宝开始发售,受到公众关注和青睐。笔者通过与该产品主设计师对话,对该产品设计过程、理念,以及由此延伸开来的用香方面的一些误区进行了探讨。

                                                                 孙玉洁
                                                       (中国艺术研究院)
        摘要:香膏,即芳香的膏脂,是我国传统“固体香水”,主要成分是蜂蜡和各种香料。古代就有贵族阶层使用香膏,但在香水甚嚣尘上的今天,对香膏有所了解、使用的人并不多。2019年9月5日,一套四款名为“御苑宸芳”的香膏在故宫淘宝开始发售,受到公众关注和青睐。笔者通过与该产品主设计师对话,对该产品设计过程、理念,以及由此延伸开来的用香方面的一些误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香膏  香气  香料
        一套四款“御苑宸芳”故宫香膏从2019年9月5日在“故宫淘宝”发售,此次由品牌“造云”与故宫淘宝联名发售的四款香膏,分别为“花入梦”、“风满庭”、“雪凝香”、“月掬手”。除主产品以外,包装盒内还附金属香膏勺一枚、锦囊一个、品香笺1张。这套既饱含中国传统韵致,又不失现代审美的香膏是如何诞生的,笔者近日来到该产品主设计师马溪芮的工作室进行了采访。
        从工艺品到日化用品的跨越
        此次“造云”与故宫淘宝的相关合作酝酿于2019年五六月份,数月之内就推出了产品,但早在3年前,马溪芮和他的团队就开始了香膏的研制、开发,不过此次与故宫淘宝的合作,和以往有很大不同,因为要实现从“小批量纯手工工艺品向日化品行业的跨越”。产品一旦要步入市场,香膏的膏体稳定性、菌群指标,有无重金属、致敏因素等方面,都要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测,但传统香膏制作并不涉及这些内容,因此必须对古代香膏配方加以改造。
        三层设计:文化-气味-视觉
      “御苑宸芳”香膏的设计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文化层面的设计。故宫有四大花园:御花园、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每座花园别具一格。但是为大部分公众所熟知的主要是御花园,其它三大花园并不太被了解。此外,参观者往往会注意故宫建筑、藏品方面,对于园林、气味的关注有限。在进行香膏创意时,主创团队最终决定通过一套产品来呈现皇家园林四季的气味变化。其二是气味层面的设计,也是设计的核心部分。四款产品分别对应春夏秋天四大花园的四种鲜花。第一款“花如梦”春融紫藤。


春天开放的鲜花很多,包括丁香、海棠、腊梅等,之所以最终选择宁寿宫花园紫藤,原因有二:首先,从造型来看,紫藤成串绽放,蓬勃艳丽;其次,紫藤与“紫禁城”皆有“紫”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紫色是尊贵的颜色,有吉祥寓意。之所以命名“花如梦”,主要想表达春天如梦似幻般的美好感受。第二款“风满庭”夏映松柏。设计灵感来源于 “遮阴侯”的典故。“遮阴侯”是北海团城里一株树干弯曲的油松,远望像一位饱经世事的王侯倚仗而立。相传一年盛夏,乾隆来游团城,宫人摆案于树下,清风徐来,顿觉暑汗全消,乾隆高兴之余当即封此树为“遮阴侯”。御花园松柏众多,正所谓“虚堂夏午闲,松涛泛幽席”。第三款“月掬手”秋邀佛手。秋天是桂花飘香、果实丰收的季节,也是与月亮有关的季节,正所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慈宁宫花园为太后的礼佛参悟之处,案上清供、盘中香果皆为设计灵感,此款香膏将桂花、佛手、月色等元素包裹其中,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第四款“雪凝香”冬绽腊梅。在众多的梅花品种中,主创团队最终选择了腊梅,看中的是它“凌寒独自开”的傲骨。
        值得一提的是,这四款香膏中,第二款“风满庭”夏映松柏和第三款“月掬手”秋邀佛手中分别有雪松和桂花,但是第一款“花如梦”春融紫藤和第四款“雪凝香”冬绽腊梅中其实并无紫藤和腊梅等香料,原因在于设计团队主要是依照传统香方进行气味设计的。在古代留下的一些香方里,我们可以看到“梅花香法 甘松、零陵香,各一两。檀香、茴香,各半两。丁香,一百枚。龙脑。少许,别研。右为细末,炼蜜令合和之,干湿得中用。” 其间,未见腊梅身影;而桂花香(木犀香)确以桂花入谱,“木犀香 向余《异苑图》云:‘岩桂,一名七里香,生匡庐诸山谷间。八九月开花如枣花,香满岩谷。采花阴干以合香,甚奇。其木坚韧,可作茶品。纹如犀角,故号木犀。’ ”  事实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调香师并不会为了获得某种香味而简单直接地用含有这种香味的实物来进行创作,重点在于通过这种气味引发使用者的感受、传达某种理念。
        其三是视觉层面的设计。香膏容器方面,主创团队在逐一排除了“盖罐式”、“拧口式”等闭合方式以及玻璃等材质后,最终撷取“大雅斋”花鸟纹圆盒之造型,由景德镇烧造,釉色处理方面力求适合现代家居生活、现代审美——四款产品的器物釉色分黑白两色,乌金典雅,甜白莹润。盖罐分离的造型固然在颜值上脱颖而出,颇具古意,类似古代的胭脂盒、粉盒,膏体用完后,瓷盒还可作为首饰盒继续使用;但是该造型也导致使用者随身携带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创团队特意设计了一个收口小锦囊。
        香膏或成为国人随身香氛
        香膏自古有之,在《四库全收》收录的《香乘》中就载有两则,其中一则出自唐代小说《柳氏传》:“章台柳以轻素结玉合,实以香膏,自车中授之,曰:‘速永诀,原置诚念。’乃回车,以手挥之,轻袖摇摇,香车辚辚,目断意迷,失于惊尘。” 这是个动乱岁月中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的爱情,香膏一物已然成为爱情的见证。传说杨贵妃极爱用香,不仅常以香入浴,更以香膏敷面养颜,因而玉体含香;据说南唐后主李煜也曾自制花脂水和香膏,赏赐妃嫔,还留下“江南李主帐中香”这一经典名香——“沉香一两(锉细如炷大)、苏合香(以下不津瓷器乘),右以香投油,封浸百日爇之,入蔷薇水更佳” ;清代《红楼梦》更是涉及香文化诸多方面。但近代以来,由于香水进入日常生活,香膏在中国人的生活里沉寂了下去,近几年开始有了复苏迹象。
        有人曾经将香水比作西方的十四行诗,华丽而浪漫;而香膏则如同东方的律诗绝句,含蓄而隽永。香膏或许在未来会成为中国人的随身香氛,与香水相比,香气温婉的香膏,更符合中国人内敛、含蓄的表达方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