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式学习可起到多重助学作用,特别是在素养教育目标下,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具有独特的作用。但探究式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主性,采用传统教学组织方法是不适用的。教师需要根据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以及培养目标科学设计和组织。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教学;组织
新课程改革,在教育理念和目标上都与以前发生了变化,对应的,原来的一些教学方法策略也就需要进行改革。探究式学习方法,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被重视和推广起来的。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差异,主要是学生的自主性更强和学习过程的开放度更高,因而,传统的适于讲授的组织策略也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甚至变革。
一、探究式学习的效用
首先,探究式学习同样能够完成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理论知识的目标——有些教师对此有所担心。但其实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完全的撒手,会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跟踪、指导并最终完成知识的梳理,不仅不会使理论学习质量下降,反而因学生思维参与度高,而提升质量;第二,探究式学习以学生的学为主,以教师的教为辅。学生的自主性高、过程活跃开放,因而可以转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远强于传统学习方式;第三,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过程性的学习,学生必须独立或合作地进行思考、辨析、探索才能最终掌握知识。因而,这个过程也就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等等素养的发展。素养的生成,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作用和亮点。
二、探究式学习的组织
1. 注意问题导向
即便是高中学生具有较好的独立学习能力,但他们也没有能力准确把握学习的重心、要点以及自己素养的发展方向。要组织学生开始探究,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方向和目标,以保证其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是高效和有质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是最合适的方法。因为,如果教师直接将目标结论告诉学生,虽然目标明确,但趣味性、探究性也就没有了,很多学生可能根本就不会去动脑子。而如果教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走,又失去了开放性,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思维活跃性也会降低。所以,抛出一个指向目标的问题,既有驱动作用,又具有线索性质。比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课本中谈到了中国的24节气。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及从实践角度深层理解地球公转理论,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24节气与我国北方的农时配合度很高,至今仍然是指导农作的主要操作依据。
请大家分析,在科技水平不太高的古代发明出来的24节气,是否只是个经验成果?是与当今地理科学成果的偶然契合,还是本身就源于科学的思考和计算?”这个问题,给学生定下了目标并指明了思维路径,使其能够清晰地展开探究。
2. 注重小组合作
学生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是探究学习的两种主要形式,两者并重。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理由是:第一,独立探究的过程中,师生的交流都弱化了,学生在探究中很容易产生疲劳感,思维活跃度和学习主动性难以保证。而小组合作则过程活跃、交互性强,学生的思维兴奋度高;第二,受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一名学生探究的能力具有很大局限性。探究的失败率比较高。而合作式学习集中了多名学生的思维、经验和智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探究的效率和质量;第三,交流能力、协作能力、团队意识等素养的培养一般只能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可以看出,小组合作是探究式学习组织不可或缺的方式(但不能完全取代独立探究)。比如,在学习大气运动时,让学生用玻璃缸、热水、冰块、香、火柴等进行对大气运动原理的体验性探究。一方面,学生独立操作在材料上、便利性上都不如合作;另一方面,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不直接将实验操作的步骤、方法告诉学生。这样,一名学生能够快速理顺思路并不容易,大家集思广益显然效率更高。
3. 鼓励个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所谓的开放性,不仅是指学习形式的开放,而且也强调学习内容的开放——在基础知识的框架下,基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求的理念,教师应鼓励学生依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好奇去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在探究学习时对自己家乡的地貌形成有极大的兴趣——虽然这个内容已经超出了“课纲”,但考虑到学习这个知识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求知欲望,还可以提升其学习兴趣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家国情怀,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学习内容。因而,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课下分头搜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时间让他们充分交流研究成果,对自己家乡的山岳、河流从地理科学角度完成较系统的认知。
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是落实素养教育目标、提升学习质效的高效教学方法。其组织策略应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有所区别,重点应该关注三点:第一是以问题为导向,第二是注重合作学习,第三是鼓励个性学习。三策并举,可保证探究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并提升学习质效和完成素养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善中.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1, 000(003):139-141.
[2]李振宇. 高中地理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1, 000(00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