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力度越来越大,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中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从标准来看,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初中生情趣情感的稳定性、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自我适应性等内容。所以,从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的趋势来看,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新修订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标准来实施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1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分析
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得知,心理指的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统称,包含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在内外部环境下,能够适应社会,克服在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促进自我得到更好的发展。心理健康一般有两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就是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来从事各类社交活动,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最简单的含义。在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第二种心理健康含义。
二是,心理上不存在任何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础性的含义。
2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具体要求
2.1确保教学目标具体化
在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学,首先要做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具体化。所以,在具体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新修订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标准,对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制定。
第一,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利于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力培养,让学生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强化学生对生活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实施体育活动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作用,能够从心底重视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
第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上面这四项内容都可以看作是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这样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优化设计,使教师能更好地结合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接受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2确保教学内容明确化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需要做到明确化。因此,可以结合新修订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内容。在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将教学内容体现出来。
其一,实施心理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能够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心理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人格得到完善。
其二,在讲解健康知识的时候,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健康基础知识,具备科学的健康观念,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预防心理疾病产生的技巧。
其三,对学生开展社会适应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四,组织开展情绪控制教育。如果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能够积极地调整自我心态,让学生成为自己心理的主人。
2.3确保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初中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以下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学。
第一,创设情境法。创建近似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有效沟通情感,这样就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二,游戏教学法。学生普遍爱玩爱动,教师在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有关心理健康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和健康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学生的身心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推动作用。
第三,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到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加以辅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适应社会的心理品质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4确保教学评价科学化
第一,教师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结果性评价,还要有过程性评价,只有做到评价的全面性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健康心理才能养成。
第二,在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很关键,其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将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直接的导向作用。确保将学习态度、意志品德等因素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内容,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具有系统性。
第三,教学评价的形式要做到丰富性、多元化,做到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这三种模式高度融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
3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的具体实践
3.1改革教学模式
随着当前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初中体育和健康教学模式不断地完善。当前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出现了下面的发展趋势。从教学主题的角度来说,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从以往的增强学生体质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进行培养。从教学模式的目标来分析,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从以往的对短期适应能力的追求到长期体育能力的追求。从教学模式的形式来分析,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从以往的单一化向现在的多样化转变。从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地位来分析,从以往注重对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转变为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2心理健康教学思想观念的改变
初中生如果缺乏健康的心理,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学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因此,在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更新思想观念,认真执行“健康第一”的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以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根本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将心理健康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做,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严格遵循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心理负担去除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放松身心,使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
结束语
综上述,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中进行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学氛围,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随着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要将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高度结合,使得学生在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分析和探索,促进心理健康教学手段的创新,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
参考文献
[1]许士阳.试论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
[2]刘志华.浅析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