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中学生来说,健全的人格是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品格修养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体育全面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中较为重要的课题。对于中学生来说,通过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体育精神、战胜自我等等学习和熏陶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中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人格形成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是其他学科无法达成的,因此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开展多元化、创新及高效的教学手段,重视学生强健的身体素质、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及自信的学习状态等等全面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体育;学生人格;影响;教学对策
体育教学属于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完善人格形式的重要教学途径。在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中不仅能刺激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器官,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还能强化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领悟出做人的道理。在培养学生人格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与修身养性、人格与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转变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始终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作为教学目标,积极开展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本文主要针对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强化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格形成影响的教学措施[1]。
1.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分析
中学体育的教学对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首先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敏感期及活跃期,对于体育这一类学习内容十分感兴趣。加上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受到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呈现出教学模式分更新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发展,使得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深受学生们的喜欢,能很好的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和促进,完善学生的人格。其次,中学体育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育运动在教学过程中还能给学生紧张的学习带来一定的乐趣和放松,更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中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过程中去不仅被要求要有强健的体魄,还应具备顽强的意志力,教师在开展体育课堂的教学中通过竞技节目的播放及实践训练的强化教学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完善和健全学生的人格素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最后,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中还能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及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求中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转变以往保守的行为和思想,积极面对学习中的挑战,努力创新[2]。中学体育教学在这一过程中能改变以往学生不爱表现的学习现状,通过体育运动锻炼的过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表现意识及创新能力,强化和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更好的表现自我,以自主、自强及自我的状态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表现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强化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格形成影响的教学措施
2.1创设寓教于乐的体育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强化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以往机械性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结合实际的体育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营造积极浓郁、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融入到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多给予学生呢个尊重和爱护,围绕着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多元化、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意识,才能更好的发挥体育课堂培养和健全学生人格的教学作用[3]。
2.2通过中学体育教学强化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力的培养,增强学生人格魅力
在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在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逐渐培养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的基础上丰富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综合体育素养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因此,学校在开展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将塑造学生健美体格、维护和强化学生健康水平,打造人格魅力等作为目标促进学生新型健康人格的形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多种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体育机体活动,不断的优化和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组成及生理功能等等,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4]。
2.3强化教师的教学技能,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在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样处于不断学习和发展的阶段。只有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才能促使中学生更好的学习;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熏陶学生,才能促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以教师作为楷模不断的向教师学习和靠近,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在开展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全学生人格作为教学目标,在业余时间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平易近人的行为举止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中学阶段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并结合学生提出的意见对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和优化,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5]。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的自主学习和学校组织的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以平等、亲和及乐观的心态面对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受到教师的感染和熏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培养。
3.结语
在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中学体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和作用,并深入学生群体中进行分析,通过多元化和创新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实践,强化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白玉亭. 试论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对人格教育的促进作用[J].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2015, 000(001):174-174.
[2]高羲宁.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性[J]. 教育科学(全文版):00209-00210.
[3]郑蕊.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 000(022):122.
[4]张珍, 孙育. 新时代体育教育对中学生人格塑造的革新途径探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 000(009):398-399.
[5]陈咏梅. 论中学体育教学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 祖国, 2017,13(1):2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