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疫情”,生命中的体育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李聪聪
[导读]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摘要】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愧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开放进步的教育思想,求真务实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依然熠熠生辉。[1] 在当下疫情的关键时期,在病毒肆虐可怕的同时,让我们看到祖国伟大,让我们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让我们理解了奉献的无私,当我们冷静下来,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疫情终将会过去,它在带给我们悲痛的同时,留给我们深刻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应该将这些传承下去,让未来的花朵,在面对生活中的“疫情”时,才能够从容面对,在“疫情”来临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其实这不正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吗!疫情的到来,告诉我们,当我们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时,我们才发现身体健康的无法代替,那么体育所衍生的教育即体育必然将要融入我们的生命。
【关键词】 生活教育   疫情   体育锻炼

1.生活中的“疫情”
1.1“疫情”下的日子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变化无常,无常中体现着生活的魅力,变化中充斥着思考,思考的方式及内容处处波及着教育。就在这个突如其来的疫情期间,大家都积极配合,特别是武汉的做法让人敬畏,让我们感受奉献的精神。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在春节这个重大的节日一夜之间就安静了,一夜之间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全国人民也是响应号召,积极配合自我隔离,那些日子我们都在盼望春光早点来临。
        陶行知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先驱,教育思想在教育界的影响深远,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受到不断重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更是不谋而合。[2]在这些珍贵的时光里,涌现出太多太多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伟大的、平凡的人儿。有著名的院士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他们在这次疫情中作为中国的脊梁,还有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儿,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光芒,还有那么一批人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我们的吹哨人李文亮,我们美丽张静静护士,还有大批的医务工作者、用生命坚守岗位各个敬业的人儿,这是用自己最珍贵的生命奉献,他们的奉献不仅拯救了我们,留给后人的更是一笔伟大的财富。42000多名援鄂的医务工作者,浩浩荡荡的人民解放军,数以万计的防疫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你们的实际行动,在给我们的学生们上了一节生动且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疫情期间,一幕幕暖心的画面,让我们也倍感欣慰,清楚地记得,一个小男孩倾尽自己所有的压岁钱到派出所让帮忙捐赠到疫区,开学时学生对防疫工作人员深深地鞠躬,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对警察叔叔立正敬礼。以小见大,这就是祖国的未来,这就是未来的希望,疫情的日子在渐渐淡去,特别是国内形势越来越好转,我们正值生命中最年轻的时候,我们要不断地汲取营养,努力学习。

1.2面对突然来临的“疫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其实生活中这种突发状况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可能影响不会有这么大,但是具体到每个人的生活中那都是天大的事情,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学会面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沉着冷静的应对,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
        正值生命中最年轻的现在,我们也要加强对应变能力的培养,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在教学环境、对象的不断变化中适应,可以将教与学相互融合,它们在过程中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越来越多出现的一个问题,学生因为各种压力而出现严重的叛逆,伤害自己和他人甚至威胁自己的生命,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发现大多数是学习压力、与家长老师沟通的困难等等。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绝大多数是因为学生的主观因素,从小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这方面缺陷主要因素还是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干预,一味地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处理问题。所以温室中的花朵没有抗击打能力的韧性,缺乏面对困得勇气。归根结底,过度干预这都不是自然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尊重自然,这是底线。

尊重自然、讲究科学、踏实肯干、直面挑战、快乐学习、健康生活,做一个生活的学习者,做一个教育的学习者,是老师,也是“学生”,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2生命中的体育
2.1体育伴随我成长
   我们传统式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因此受此影响的所谓的副科——体育也是受到影响,殊不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进步,“人不能忘本”“敬畏自然”这些思想让我们更加的知道,所有的梦想与未来都必须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上,那么健康就格外的显眼,必须放在首位,在学校里跟健康最接近的课程当之无愧的应该是《体育与健康》,所以渐渐地考试开始改革,中考现在已经在给体育课程加分,高校也开始对录取学生做了体育测试的相关要求,不仅仅是我作为一名体育老师的看法,身为一名新生代的父亲我也觉得这是很明智的改变,既然应试想法很难改变,我们也可以将体育更严格的融入考核中,循序渐进,慢慢的我们会发现在想法的改变中,有一定的概率我们也会渐渐地将体育刻入我们的生命里,只有我们越来越重视,这种概率的发生才会越来越大。
        在网上看到一个不同孩子之间的差距,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是对一部分孩子来讲,这是有道理的,它是根据孩子的年龄以时间轴进行的对比,开始1-4岁同样的起点,5-8岁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在家学习,另一部分则会带还出去打球;9-12岁一部分孩子已经带上了眼镜,有很多的作业去做,没有时间去锻炼,而另一部分孩子几乎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去健身,包括打球、跑步甚至力量练习;13-14岁有的孩子却在计较体育课上跑几圈,而另一部分却已经人高马大,肌肉发达;15-18岁一些孩子在为考试不停地奋斗,因此很多人熬夜,殊不知此时正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另一部分大多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专注自身喜爱的科目(分科);19-25岁一些成为宅男或着整天呆在办公室,近视也是随之而来,另一些孩子大多已经开始工作,但是他们的天性和从小培养的健身习惯,使得他们从未停止。
        陶行知说:“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3]所以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也是有义务帮助未来的花朵养成一个坚持锻炼的习惯,更好的发展会有一个坚实基础,将体育刻入学生的生命,他们之后绽放的光芒也必定会更加灿烂。

2.2体育使我更坚强
        上面我们说过现代孩子的抗压能力渐渐地开始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体育锻炼在滋润我们生命健康的同时,会促进我们身体各个方面机能的提高,当然也会有利于激素的分泌,因此也会影响到情绪,所以对抗压能力的影响当然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然而这也只是一方面,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克服困难的一种方式,拿最熟知的长跑来说,其中的极点就是阻碍我们长期坚持下去的一个因素,但是通过呼吸、节奏变化甚至是意志力的克服,你会收获另一个舒适期,所以长时间的坚持,不知不觉间本身就会提升我们抗压能力,这其实就是直面困难最需要的勇气与实力。
        体育使我变坚强也不是说说而已,只要你坚持下来,你会慢慢的发现你会越来越阳光,越来越开朗,越来越帅、越来越美、越来越强。

3.小结:
         让体育始终伴随我的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卑不吭,尽职尽责,勇敢面对。从上面的简图可以看出,当我们的生命中有了体育锻炼,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让它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养成好的习惯他会反作用于我们抗压能力,从而提升面对困难的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我们的生命也会因此绽放更美的花朵。生命中的体育,助我勇敢面向“疫情”。
         
       


参考文献

[1]王东贞.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指导语文教学[J].专题探讨,
1994-2020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2]臧翔翔.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音乐课堂的指导价值[J]. 音乐天地,2017.8
[3]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班级文化建设 培养职校生健康的价值观[J], 中等职业教育2011年第一期(总第239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