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李智超
[导读] 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深化推广,“翻转课堂”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摘要: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深化推广,“翻转课堂”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基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对“翻转课堂”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应用模式,以期提升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现状问题;应用模式
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更注重课堂上角色的翻转,决定权的转移。教师在课堂上也更关注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与释疑,而对于基础信息的讲解,会以短小精悍的视频视频形式让学生再课前自主完成,这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践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教育教学作用。鉴于此,分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完善,并丰富其理论与实践基础,为“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探索开辟途径。
        一、“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的现状问题分析
(一)“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制作是一个挑战
“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是基于“微视频”的有效制作,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进行学习。虽然目前网络上有大量的教学视频,但其质量良莠不齐,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与学情进行筛选,慎重利用。若教师找不到合适的教学视频,就需要教师进行自己制作,这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和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很多教师也是刚刚在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他们还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二)学生的自学效果较差
要想实现课堂角色的“翻转”,也需要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基础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掌握,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质疑,进而有针对的进行讨论与学习。然而目前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他们在自学时也只是进行大致的浏览,最为基础的内容都不能很好的了解与掌握,更何况让他们更进一步进行探究与质疑,概括与总结。学生较差的自学效果,也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增添了难度。
(三)翻转课堂的探究环节较难实施
“翻转课堂”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的内化,这不仅需要学生独立的完成,更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知识的内化。然而,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以独立个体的形式进行学习,他们不仅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与认知。以独立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效率差,课堂氛围也较为压抑、沉闷。
        二、“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探索
(一)应用模式构建
“翻转课堂”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虽然每一位教师所实施的“翻转课堂”都略不相同,但其模式却大同小异,都是把知识要点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学,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探讨交流。进而实现了课堂角色的翻转,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其模式流程如下图。




(二)课前阶段
“翻转课堂”并不是对以往教学课堂的改进与优化,而是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教学理念。以往教学模式中,也存在预习的阶段,但都是对第二天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致的浏览与质疑点的标注。而“翻转课堂”的课前阶段,让学生的预学更具有针对性,也可以说是把以往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一些较为基础的知识,转移到课前,提前让学生进行预学,并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微”视频的录制,实现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例如:《机器人灭火》一课,对于机器人的编程在前几节课中学生有所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是让学生了解火焰传感器侦测火源的原理和灭火的应用方式。为此,教师把这部分内容做成“微视频”,通过QQ、微信等方式发送至每一位学生手中,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观看学习,再次期间,学生有任何质疑,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做制作的“微视频”,时长必须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视频的内容也只是针对部分知识点,并非所有内容的教学视频,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是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学效果。
(三)课中环节
课中环节,就是教师结合“微视频”与学生一同交流讨论、概括总结课堂知识的过程,以此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尚且不足,因此,在开始阶段,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首先,教师结合微视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概括知识点。在这部分环节,教师要在课中的前10分钟左右,与学生共同观看“微视频”,由于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课前已经预习的内容,教师可以一边观看,一边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问、讲解。简单环节快速通过、重点部分着重强调。如,《机器人灭火》一课,教师在学生温习视频的过程,就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进行思考。“灭火机器人的功能有哪些?”、“火焰传感器是如何侦测火源的?”、“灭火的方式是什么?”
其次,教师演示,学生对此再次提问。在课中环节,教师的演示部分特别重要,技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欲望。同时,学生根据自身原有的理论知识,对教师的操作演示提出质疑,或者是自己不同的地方,或者是自己不同的看法。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由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最后,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是把课堂中大量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但是目前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指导。让学生带着目标与问题参与到小组探究中,并通过团队的力量对问题尽兴解决,这对于学生自学能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效利用“翻转课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健平.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扬州大学.
[2] 孙伟.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 考试周刊, 2017(39).
[3] 赵东宁. 浅谈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5):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