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陈永霞
[导读] 作为我国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
        摘要:作为我国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物理学科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关系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而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又是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主要阵地。对此,本文将以初中物理为对象,针对如何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实践
        1 利用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积极性
        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有些学生在学习上会难以理解和接受。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就要通过翻转课堂来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展现,引导学生将生活案例与物理理论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对其中的关联进行探究,直到学生可以自主的寻找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就能为学生展示物理学习更多的意义。比如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时,可以用乒乓球、篮球投篮等体育运动的表演来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利用短视频将这些运动进行放慢处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匀速运动的特点,提高物理课堂生动化,增强物理知识的有趣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主动投入到科学的思考中来。所以,通过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物理模型,利用物理的思维模式来思考生活中的案例,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
        2 注重教师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2.1 强化教师对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视
        为了提高教师对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校方可以通过加大物理实验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实验操作环境,使教师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另外,教师从观念上的重视和改变,还与校方的宣传和教育政策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如果在中考试题中针对重点的物理实验课程内容,加大考查的力度和难度,就能够从实际出发,使得教师自身对实验课程的教学重视起来。而从实验课程内容本身的角度来说,其由于操作性的原因,实际上可以开发和延伸出一些趣味性和发散性,教师应当抓住其这个特点,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将实验的这方面特性融入教学中去,从自身思想开始转变,在提高自身认识的基础上加大学生对实验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
        2.2 规范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
        对于提升教师的实验操作规范性的有效方法,学校可以采用定期的专业培训的方式,通过交流和学习让教师明确个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并积极地进行更正和完善。另外,为了维持教师的实验操作规范性水平,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的验收考核的方式,对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考查和测试,对于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辅助解决。

三、录制微课视频,攻克教学难点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一些实验需要在特殊场所进行,对实验的条件要求也比较高,因而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这便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或者向学生展示微课视频,把一些极具趣味性的物理实验通过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压强》这一章节时,通过为学生展示剥了壳的鸡蛋可以被真空玻璃瓶吸进去这一典型而又充满趣味的物理实验,可以使学生感知到压强的存在。但是该实验操作对实验条件要求比较高,在课堂中进行演示难以成功,于是笔者在物理实验室进行了实验并用手机全程录下了实验过程,这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观看物理实验视频的方式来理解物理知识,进而能体会到物理实验的乐趣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物理学习兴趣。
        3 利用物理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要想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奥妙所在。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可操作性强的小实验,而这些简单的小实验能够恰如其分的解释物理现象和规律。同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操作这些简单的、贴近生活的小实验,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4 利用冲突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就是对于学习材料的相关兴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抓好学生的自主探究。而这样的教学方案也往往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成果,在教学时,教师应创新设计相关物理实验。创设一些有效情景引入学习,进入情景,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这一课程时,这时教师就创设如下一个十分有趣的教学情景――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准备了纸片与纸杯,在纸杯中倒有水,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如果将纸杯中装有水用纸片覆盖纸片会掉下来吗?这时学生往往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会”。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探究,鼓励学生上台完成实验,这时令学生惊奇的结果产生了,纸片不仅没有掉下来,而且还紧紧的粘在杯子之上。此时学生往往会跟随教师怀着探究精神进入课堂,教师再顺势讲解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知识。通过这样的趣味实验导入,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的强烈求知欲望会促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进入探究学习过程中。
        5 结束语
        为了真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既要利用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积极性,又要注重教师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既要利用物理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要利用冲突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雷贤明.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祖国, 2018(6): 266-266.
        [2]崔金平.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 考试周刊, 2018(51):170-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