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陈冬丽
[导读] 现代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内容摘要:现代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与新课程同行,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关键词:教师  专业成长  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近年来说得比较多的一个词语。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和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那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哪些呢
        一、参加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随着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高,教师参加培训是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理论修养的关键所在。现在,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已经成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政策内容之一。教师参加培训,可以了解国家最新教育政策,适应教学改革;可以更新教育知识,提升教育技能;积累教育经验,学做教学研究;与专家对话,与同行交流,建立常学常新的互动模式。教师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会遇到经验丰富的同行,高瞻远瞩的名师,大家一起取长补短,修炼技法,开阔眼界。
        过去我们常听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教师绝对不止要有一桶水这么简单。教师的知识应当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教师通过培训及时吸取新知识,比如,为了准确把握统编教材的编排思路,掌握统编教材的主要特点,更好地使用统编教材,2019年8月28日至30日,全国各地学校四至六年级的语文老师都参加了统编教材网络培训会。平时,学校语文教研组可以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语文教师学习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或请专家、名师来学校开讲座。教师自觉地参加培训,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这样,教师不仅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还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主题教研,探索教学之路
        主题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在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时首先要发现问题,遴选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教研主题:在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找主题;在听课、评课中找主题;从教育教学方法中找主题;从学生的发展中找主题等等。确定教研主题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应该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也是最真实的问题;问题的设计是共性问题,是相对多数教师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所选问题通过主题教研活动能得到基本解决。
    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哪个问题是我们近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把它确立为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假如设立的教研主题为:“立足教材,凸显语用。”有老师引用王崧舟在《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专题报告中提出的:语用教学要在语境视野下进行。语用教学要整体观照,与内容理解、感情体验、学法指导相整合。有老师说,在教学时,要有文体意识。六年级上册《桥》是一篇小说,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课上先出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让学生认识环境描写,再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学生认识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后,教师引导他们关注环境描写的方法,增强学生对环境描写的认识。


        有了主题,就自然促使教研目的明确,教师承担的任务明确,研究方向明确。由于主题难度降低,教师容易操作,从小处做突破口,也容易把握,容易出成果。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查找资料,阅读书报,教师之间还得相互借鉴、交流,自然地走向了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三、课堂展示,呈现教学理念
        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教师就是在听公开课和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虽然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可能通过一节公开课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达到一个高水准,但是,通过上公开课,教师可以实实在在地提升自己。经常上公开课的教师,专业成长得非常快;反之,不上公开课的教师,专业成长是相当缓慢的。
        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很清晰。课后,还可以从通过评课环节发现不足之处,又多了一分专业引领。我为了上好公开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认真阅读了课程标准、教材单元导语、教参单元说明、教参的教学建议等,提升了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更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我看过很多名师优质课的教学实录的重难点突破环节,大多都巧妙运用课后习题,对课后习题进行变形或细化。课堂上,我将课后习题进行变形。课后习题原本是: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我把它变形为: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王戎是怎样回答小伙伴们的?这样的改动,既能促进自己有意识地灵活运用课后习题,又能让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只要教师认真对待,用现代教学理念进行课堂展现,就可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四、聚焦阅读,助力专业成长
        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和源头活水,离开了阅读,就谈不上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那就是阅读。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一定要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阅读可以使我们能更好地教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灵活的教学机智,而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阅读。阅读也相当于是在备课。特别是阅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书籍,我们就常常会惊叹:“原来这篇课文可以这样教;原来这类习作可以这样指导……”。如果教师经常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路会更宽,更具有创新性,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来阅读,特别需要读一些大师作品,通过阅读加深自身底蕴,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教师可以确定一个与工作或者研究相关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寻找一两本权威的著作进行精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总之,教师专业成长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个坚持不懈的锻炼过程,也是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要努力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让课堂说话,朱煜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作者:朱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