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古诗文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王慧慧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语文教学中对经典古诗文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小学低年级经典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着内容单一,诵读形式化,教师指导低效化,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现状,极大影响着经典古诗文的教学效果。本文着重从古诗文教学的困境、古诗文的价值及学习意义、古诗文教学的策略等几个方面,来谈谈小学低段古诗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低段  古诗文  教学策略   
【正文】
        语文学科是一门谈古论今的学科,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现代教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学习经典古诗文是小学生的必修内容。但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还小,思想道德还没有成熟,教师在这个阶段的带领和引导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统编小学语文低段的教材中,有很多富有童趣的经典古诗词作品。如何以这些内容为载体,实现高效的经典古诗文教学,让学生“与古诗文为伴、与经典为友”,是语文教师的任务。
        一、烫手的山芋,难教的古诗文
        语文课堂是教师教学经典古诗文的主要阵地。随着统编教材对经典古诗文比重的增加,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更多国学经典的机会,同时也给了一线语文老师莫大的挑战。一边是应试教育下的刚性要求,一边要想方设法将古诗文中的精神文化元素传递给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两者难以兼顾的情况下,不少语文教师心中的那杆秤几经摇摆,深受其累。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几个问题:
        (一)    内容简单,形式单一
        统编语文教材一二年级收录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例如:《草》、《画》、《春晓》……就古诗的内容而言,孩子们熟读成诵是没有太大问题的,甚至很多孩子在教之前都已经会背了。不可否认,低段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如果一堂课就围绕诗中的四句话,反复读读认认背背,过程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学生根本发现不了古诗的魅力。
        (二)指导低效,缺乏力度
        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还没有养成稳定的经典诵读习惯。语文教师经常疲于应付考试,很容易演变成一种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这样填鸭式的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师生双方都是有苦说不出。
        (三)    趣味不足,学而生厌
        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客观世界认知的最主要形式是直观形象,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外界一有风吹草动就可以让他们分心,而抽象的古诗词教学活动,如果再没有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的来吸引他们,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更短了。
        二、精心编排,经典文化款款而来
        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共选编了112首古诗词,14篇文言文。语文老师开展教学时,需要看清当前的教育形势,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语文能力、为其中高年级甚至更长久的古诗文学习而助力。
        (一)古诗文无处不在
        纵观统编语文教材,古诗文被安排在了各个学习板块中:如统编“识字”单元的《对韵歌》、《古对今》等,课文教学单元的《江南》、《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各个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专题中《春晓》、《赠汪伦》等。
        这一系列的数字告诉我们,古诗词在低段语文学习中的占比是相当大的。对我们低段的学生而言,要学会边识字边诵读古诗词,实在是不小的挑战。
   (二)古诗文价值连城
        古诗文作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它们中有古代文人的绝世名篇,也有耳熟能详的文学佳作。

古诗文中,优美的诗句,华丽的辞藻,深刻的意蕴,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得到熏陶和感染,还能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
        (三)学古诗文意义非凡
        古诗文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不仅是优秀的文化遗产还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习近平主席曾在中央党校演讲说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会对树立起正确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帮助。”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优秀的品格,那就离不开沉淀了无数古人思想精华的经典古诗文。
        三、巧设巧思,入古韵诗文之门
        明确了古诗文的价值和学习意义后,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相关策略,改变古诗文尴尬的教学现状,探索新的方法,让我们的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新世界。
        (一)了解学情,对症引趣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阶段,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倍感新奇,特别是新事物。对于古诗,短短的字里行间,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对此也一样会好奇,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设计古诗的导入环节,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脑袋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有趣的故事,让他们的思绪也随之来到了当时的情景,这样就自然地拉开来学习的序幕,为学习这首古诗做好了铺垫。
        (二)花式诵读,渐入文本
        新课标提出,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构成中,一定不要将朗诵视为一个个体,将其从教学中独立出来,而是要与语文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古诗文也是这个道理,诵读环节值得语文老师好好花一番心思。
        例如,统编教材一下的《人之初》,它选自《三字经》,学生非常熟悉,朗读和背诵的目标达成不难,但同时学生也容易会因此而失去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面对这样的课文,教师就可以用吟诵的方式教学,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他们边唱边学、边律动身体边吟诵,比一本正经地端坐着读和背有意思多了。这才是低段该有的热闹而高效的课堂。
        (三)以点带面,理解诗意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教师根据所学古诗文的突出特点,把重要的意象、色彩等词语抓住,适当借助图片,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古诗文的形象美。
        例如:统编教材二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中有非常典型的意象和表示色彩的词语,教学时就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诗中重要的意象和颜色等要素,来理解整句诗乃至整首诗的意思。化高深的意境为浅显易懂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的画面,这种以点带面的方法,既直观又符合儿童学习的认知规律。
        (四)想象画面,入情入境
        古诗主要的特点就是发挥想象,用简练的诗句表达出来, 这就要求学生需要一定的想象力。由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强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要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让领悟能力相对比较弱的低段学生,也能初步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这个片段的设计,诗话互照,情景共现,充分引导学生借图或借景说文意学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注重积累运用,入境悟情,体情悟意,使学生在学习诗文的过程中习得方法
        总之,小学低段古诗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开始,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 影响。 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地整合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何丽华.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思考[J] .广东教学报. 2019年135期
[2] 余抒航 .探析小学低段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J] .新教育时代. 2018年28期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1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