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构建有效初中物理课堂的策略和方法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白广辉
[导读] 初中物理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初中物理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物理教师要想更好地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教育效用,就要进一步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度,引导学生对初中物理更深层的知识学习,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真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趣味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广大同仁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启迪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从而直接影响了有效物理课堂的构建。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物理教学效果。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构建有效初中物理课堂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思维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之外,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问题是思维的起源,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要注意的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提问,确保能启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真思考,真正发挥问题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一课的教学中,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只要有人说话,我们就能听到声音,那么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声音又是怎么传播的?”这一问题的提出立马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纷纷开始思考,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有学生说:“我们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所以就能听到。”还有学生说:“拨动尺子,直尺会振动就会发出声音。”由此得出声音使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接着我又提出:“既然我们知道了声音产生的原理, 那么有谁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呢?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吗?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固定的吗?”学生立即对问题展开思考,经过对环环相扣问题的认真分析,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开展趣味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物理知识的形成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对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有积极作用。

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通常以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没有给学生充足自主的学习空间,导致学生对实验具体的完整过程了解不透彻,从而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掌握。为此,教师可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趣味性的实验为课堂增添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主动探究,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比如,在教授《大气压强》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做了“有孔纸片托水”的小实验,首先找一个较大的空瓶子,在里面装满有颜色的水,然后我用有孔纸片盖住瓶口,用手掌压住纸片,并把瓶子倒转过来,令瓶口向下,接着慢慢地移开手掌,结果纸片纹丝不动,水也没有流下来。学生们看到这个现象,全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迫不及待地询问这是为什么。我告诉学生,想知道原因的话,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知识吧!通过创设这种趣味的实验情境,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并化作认真听课的动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小组合作探究,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和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主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小组合作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理念和要求,而且可以课堂教学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转变学生之间原本的个体竞争关系,按照科学的标准与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整体水平的大致相当;其次,教师需要组织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同一个问题展开沟通、讨论,交流各自想法和见解,实现思维互补,拓展学生学习深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最终收获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动能和势能》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探究意识,笔者为学生们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首先,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如下:能够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物体的重量与速度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任务下发后,学生们立即对任务展开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分析后,各个小组得出探究结论。这样一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总之,构建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初中物理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创新有效教学方法,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助力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浅谈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181+183.
        [2]秦玉娥.基于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4):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