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优化军队建设,近年来,大学生士兵不断充实到军队当中,对改善和提高军队知识文化结构,激活强军动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给作为军队基层干部的排长,带来了带兵能力的新考验。本文立足大学生士兵特点分析,将军校毕业排长作为主体,从排长积极争取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外部因素,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改进管理方式两方面,对带好大学生士兵提出建议。
关键词:排长 大学生士兵 军队管理
军队是国家国防实力的重要组成,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军人是军队的核心。近年来,为提高军人素质,优化军队建设,大学生士兵逐渐充实到军队中,比例逐年提高,推动了军队结构和素质的提升。但随着士兵结构的变化,军队基层干部的带兵能力面临新的考验,特别是军校毕业的排长,肩负着直接带兵的重任,二者在年龄、学历、知识构成、思想认知、发展诉求方面都存在矛盾。针对大学生士兵特点,改进管理方式,是军校毕业的排长们要重点突破的课题。
一、大学生士兵特点
排长是部队中带领一排战士的军官,一般必须由军校毕业生担当。根据《内务条令》,排长的主要承担领导本排完成战备措施,完成军政训练任务,遵纪守法、执行规章制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班长提高管理指挥能力等任务,发挥着重要的兵头将尾的作用。
来自军校的排长,具有入伍时间较早、军事素质过硬、基层军事锻炼丰富、能够吃苦耐劳等特点。与之不同,大学生士兵身上的书生气较重,这既有队伍优势,有存在劣势。
(一)大学生士兵的优势
大学生士兵是在完成了基本的文化专业教育之后才入伍,相比军校生入伍时间比较晚,由此产生的特点十分明显。第一、他们文化素质较高,理论知识配备更强,学习思维模式更定型,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更强。第二,他们思想认识更成熟,对职业有充分的认识和规划,对军队生活的期待值更高。第三,领悟能力更强,更能摆正个人与部队建设的关系,更具有大局意识,能更好地理解各项工作要求,能够融会贯通。
(二)大学生士兵的劣势
但是,与传统士兵相比较,大学生士兵也劣势也很明显。第一、尽管文化程度高,但更容易导致不服从排长管教,更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第二,尽管思想认识成熟,但在入伍动机上更容易走偏,从报效祖国的社会价值上考量的不多,借助部队获得更大平台的自我发展诉求更多。第三,尽管领悟能力强,但实操水平较弱,产生眼高手低的现象。
二、对排长积极争取有利的外部条件的建议
基于以上特点,将军校毕业的排长作为带队主体,宏观而言,要从内外因两方面入手,要带好大学生士兵。外因方面,改进军队管理,帮助排长提高对下管理能力,形成排长带队伍的有利的外部因素。内因方面:发挥排长主管能动性,改变带队管理模式,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借助大学生士兵提高军队知识化、科技化转变。
先看外因,可以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民主作风、强化基层干部培训、引导激励创新四个方面,形成排长带队伍的有利的外部因素
(一)加强融合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士兵受多元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更大,加强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凸现。军队要统筹协调抓融合,开展“融合式”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要融合,在活动上要配合,从形式和教学方法上创新和升级,改变部队灌输式的模式,发挥主体作用,课题人人讲,调动大学生士兵积极性,促进与军队和队友的交流融合。
(二)加强军队民主作风建设。
加强军队民主作风建设既是发扬军队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军队结构调整、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排长要积极争取部队改变固有思维,尊重大学生士兵的民主权力,响应他们的合理建议,激发他们参与军队建设的热情。
(三)加强军队基层干部培训。
要结合不同部队情况,排长应力争不断完善人才能力教育培训制度以及相应的教育培训流程,并且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保障机制,从而使得自身获得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从而提升管理队伍的能力。
(四)引导激励创新。
用好大学生士兵,推动军队科技创新活动,对于提升军队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采取有效激励手段,激发大学生士兵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也将进一步培育创新土壤,促使更多士兵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去,进一步增强军队科技能力
三、对排长主观改变带队管理模式的建议
外面有利因素的构建,更加侧重于思想政治的引导、民主管理的强化以及教育、创新的氛围营造。在此基础上,军校毕业的排长可以更好的发挥主管能动性,从思想上融入、行动上带动,平台上倾斜、用人上灵活四个方面带好大学生士兵。
(一)思想上融入,主观走进大学生士兵群体。
排长要根据本排大学生士兵履历,主动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学习背景,摸清入伍动机,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动态,清楚他们的优势特长和素质短板。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活,熟悉大学生士兵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模式。
(二)行动上带动,树立行伍标杆。
在日常训、管、教方面,既要把握军队严的要求,军事训练绝对松懈,也要转变思维、改变方式,放下架子,适应军队知识化的变化,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从大学生士兵身上取长补短,真正树立队伍标杆。
(三)平台上倾斜,激发大学生士兵活力。
基于本排大学生士兵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排长应为他们争取对应的发展平台,激发个人优势。尤其是在军队科技创新发面,可以采用“项目+人才+团队”的模式,围绕项目运作落实资源倾斜、人员保障、政策配套,实现“资源围着项目投、培训朝着项目转、人才盯着项目干”的良性循环,为大学生士兵搭建舞台。
(四)用人上灵活,采取容错机制。
对本排踏实肯干、成绩突出的大学生士兵,提供更多调研、考察、培训、学习的机会;健立容错纠错机制,让大学生士兵在工作中能真正敢于尝试与创新,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四、结束语
大学生士兵充实到军队中,符合军队发展的需求。军队也应该调整管理教育模式,发挥这所“大学校”的优势。排长作为大学生士兵的接触到的最基层干部,是他们的引导员和领路人,应积极争取外部环境支持,主观改变带队模式,激活大学生士兵,提高军队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 王征. 新时代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探究[J]. 科技世界, 2018, 17:232-233.
[2] 马超. 从士兵到学生 [N]. 解放军报,2018-04-2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