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新时代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让学生具备从事劳动的能力、学会劳动、尊重劳动、感悟劳动,对于落实高等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协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养综合型技能人才,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 高等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途径
2018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劳动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劳动教育是育人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不可忽视。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2020 年 3 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对于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落实提供了方向与思路。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这是马克思对劳动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重要意义的高度概括。劳动作为人们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更是人的本质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综合型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让学生具备从事劳动的能力、学会劳动、尊重劳动、感悟劳动,对于落实高等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协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问题
1.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智育至上的观念,甚至认为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任务,大学生,没有必要进行劳动教育。在部分家庭中还普遍存在着对于劳动,特别是从事体力劳动抱有偏见。有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对劳动教育缺乏应用的重视。
2.劳动教育的形式载体单一
近来年,党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把劳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制定相关方针及政策,着力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对于劳动教育发展的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对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制定专门可行性教学计划,缺乏必要的师资、在学分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缺乏具体的规定,导致开展劳动教育的形式化、随意化现象比较严重。有个别高校更是简单将劳动教育理解为在校园让学生从事清洁活动、或者与志愿公益活动简单绑定,劳动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缺乏参与其中的动力支持,无法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3.劳动教育效果不尽人意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劳动教育和其他教育方式相比较而言,其与学生学习、生活方面息息相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三者缺一不可,否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劳动教育还属于学校“单打独斗”形式,有的学生在家父母根本不让学生参与劳动,甚至对劳动持一种鄙视的态度,更谈不上家庭和社会与学校形成联动,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劳动教育效果。在学校劳动教育没有好的教学内容,流于的形式很多。加之,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要求并没有完全落实,导致出现德智体美活动精彩纷呈,劳动教育在被逐渐边缘化,以劳树德、增智、健体、育美的育人成效无法充分发挥。
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途径
1.用正确劳动教育观武装头脑
劳动观是指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建设者的重要职责。为此,高等职院院校首先要搞清楚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这个问题。高职院校要立足新时代这个大的背景,用正确的劳动教育观武装头脑,给予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地位,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协同发展,培育学生劳动精神、劳动技能,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深刻认识劳动教育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地位。实现人生价值的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色,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和方法。首先,加强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既要把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多讲鲜活生动的例子,弘扬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又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尝试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贯彻于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其次,劳动观教育的内容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将劳动教育与创业、创业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不易、感悟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最后,劳动教育应该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对于高职院校来讲特别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通过发挥文化建设随风潜入夜,润如细无声的作用,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3.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劳动教育育人机制
劳动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协同,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其中,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是新时代劳动教育重要阵地,是学生劳动教育观形成重要的途径,我们要将劳动教育贯穿于高职院校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这个主阵地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率先垂范,鼓励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做好学生成长引路人。社会层面,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应该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营造劳动者光荣、劳动伟大的环境,并通过产业与教育相融合,政校行企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 09- 1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 03- 26)[2020- 04- 02].http://www.xinhuanet.com/2020- 03/26/c_112 5772938.htm.
[3]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4-30(2).
[4]习近平.在庆祝 “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5-0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