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体校具有一定运动能力和运动发展需求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速度是运动的基本素养,几乎所有运动项目都对速度有较强的依赖性。对青少年进行运动速度训练需要依据两个基本要素,一是青少年分年龄段的身体发育规律,二是不同项目对速度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速度;训练
本文研究青少年运动速度,在训练对象上说,不是指普通中小学的学生,而是指体校(或普通学校的体育特长生)中具有超出平均水平的运动能力且有向职业运动方向发展意愿的青少年。对这些青少年的运动训练,可以强调和突出一定的专业性,而不是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普及教育。
一、运动速度简要内涵
速度是运动的基本素养,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对速度有一定的依赖性。但一说到速度,就认为是指田径运动中的奔跑,这种理解是非专业的和片面的。一般来说,运动速度是指人的一种肌体反应时效能力,分为三种类型,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反应速度——其中的第二种类型,就是常说的奔跑速度,而动作速度不仅包括奔跑的速率,是指完成某个动作的时效。比如篮球的出手抢断、铅球的推送鞭打。而反应速度则是指对外来信号作出反应的时效。比如足球守门员的扑救、乒乓球运动员的回击等。可以看出,运动速度因项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需求倾向,也有可能一个项目对所有速度类型均有需求——比如足球、篮球这些综合性运动。
影响速度的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可塑性低之外,其他的因素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比如神经信号的反应、肌肉协调度、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以及运动员的运动心理及呼吸控制能力等等——对青少年进行速度训练,主要是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速度倾向,针对影响速度的因素。
二、运动速度训练原则
1. 符合项目需求
前面已经分析过,运动速度包括三种类型,而这三种类型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有不同的需求倾向性。比如铅球、标枪的速度主要是暴发速度,如果培养其适用于中长跑的耐力速度,不仅不利于其项目成绩的提升,而且还可能造成其运动“生命”的停滞。通常来说,有体育专业发展需求的青少年最终会选择一个最适合的体育项目进行专项发展。因而,速度训练应根据青少年所选择或体现出的运动特长倾向来组织开展。
比如同样的径赛项目,短跑运动员和长跑运动员对速度能力的要求就有很大的区别。训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因为是无氧运动,不太需要呼吸控制和速率保持(也就是速度耐力)。因而,速度训练的方向应强调向力量和柔韧性要速度。
训练青少年的肌肉力量和肌腱的伸展性,并突出肌肉速率的训练。使其在运动中步幅舒展、发力强劲、频率快。而对于中长跑项目的,则重点应关注其肌肉的伸展性和有氧耐力。再比如足球项目,则类似于短跑速度训练,但区别在于还需要训练其速度变向能力。也就是速度能起来,还要能迅速收住并转向。这又需要另外的专门训练方法。
2. 符合年龄特征
我校教学对象主要包括从五年级到高中的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身体发育、运动能力、心理特征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因而,训练的方式、强度、内容等必须与对应的年龄段相符合。特别是中、低年龄段的学生,对其进行速度训练必须考虑两个因素:第一,前面说过需要根据项目来组织训练,但低龄青少年有很大一部分还没有确定最终的体育项目方向(有部分已定),因而,对这部分学生的速度训练应是综合性的;第二,低龄青少年的身体还处于发育期,训练强度过大会造成负面心理、运动伤害或肌肉的硬度固化,这些都是不利于其将来的运动能力发展的。
对于初中后期和高中学生,则一般可以按准专业的方法并强化项目速度的指向性。
3. 符合科学规律
速度能力依靠一定的力量,但还同时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并不是训练负荷越大越好,但也不应完全突出技巧。在训练的时间长度、频率和负荷上,教师必须根据速度能力构建的科学规律来组织进行。
比如长跑运动员的速率训练,如果强度过大,肌肉纤维过于粗壮的时候,力量得到增加,但速度会下降。因而就需要结合柔韧拉伸训练并采用间歇性的训练方法。对这个项目的速度训练,建议不进行大负荷的负重肌肉训练,而在训练方法上把握速度与力量之间的均衡,并注重呼吸、奔跑姿态(上下肢协调、躯干位置保持、跨步距离等)、变速战术意识和能力,以及意志品质方面的训练。而对短跑运动员,则可以重点采用负重起跳、负重深蹲、器械摆臂等力量训练与速率训练(如快速摆臂、原地抬腿速等)相结合的方法。无论是哪种项目或训练方法,一般来说,速度训练都应有节律地组织。比如动作以12个为一组,完成一组后,要让运动员进行几分钟调整,然后再进行一组。这种有节律的训练,比起持续的大负荷训练,效果要好。
综上所述,速度是运动的基本素养,提升青少年的运动能力,速度训练是一个重点。而要有效培养青少年的速度能力,需要准确理解速度的类型和影响元素,并注意项目的速度倾向以及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此外,训练应符合速度能力的培养规律,注意把握技巧、力量、负荷、心理等因素与速度的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陈向鸿,李欣,付健.浅谈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1(03).
[2]江伟炬. 青少年铅球运动员快速力量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J]. 田径, 2013, 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