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张旭丽
[导读] 伴随教育改革步伐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新编教材开始出现以
        摘要:伴随教育改革步伐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新编教材开始出现以“单元”为板块的教学内容,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为了跟上教育潮流的步伐,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手段,用新的视角去看待语文课堂教学,结合模块化的教材内容,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语文教材内容,谈谈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
一、引言
        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强调了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对此,语文教育也要摒弃选文杂乱、碎片化教学、重说教轻理解的教育方法,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大多处于6、7到12岁之间,正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语文学科可以说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课程,学好了语文才能将其作为工具学好其他学科,小学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内容,在以往的语文教材里没能充分呈现学习阅读的重要性,常常用大量文章堆砌起来,这些繁杂的知识内容不利于小学生理解,无形之中加大了学生理解难度。而主题式单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减轻传统教学弊端,合理突出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体现了语文学习循序渐进的思想。因此,教师要抓住阅读材料的核心主题,全面分析和规划语文课堂学习进度,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
二、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1.提供合适的内容载体,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对教材的整体认知能够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在凸显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增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的统编教材里提出了三点“语文要素”,即为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这些宝贵的传统语文学习经验在今天依然能够发挥作用。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方法既遵循了语文的学科规律,又在此基础上将教材和教学统筹起来,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在教学时,教师应当找准阅读材料之间的结合点与着力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注重教学层次性,构建语文目标体系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上,学生常常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是为了学语文而学语文,长此以往语文能力提升效果有限,而单元整体教学更加注重阅读材料之间的关联度,设置阶段性的语文学习目标,可以具体到每一个年级,比如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的目标,每一册教材都能够呈现该阶段的学习要点,比如教材里的单元导读部分,就包含了语文要素,能够帮助构建语文目标体系,用好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正式阅读与表达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督促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创新教学手段,稳步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三、主题式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原则
1.全面设计单元整体
        在采用主题式单元整合教学来设计语文课堂时,需要教师首先对各个单元的主题内容展开分析,包括:(1)纵向分析,指的是学生在语文课上认真听讲,然后独立阅读材料并将对课文的理解写在材料的一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点,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2)横向分析,即为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和课堂组织方法进行创新,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学习,提高自身阅读水平。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开展主题式单元整合教学策略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能够在该教学策略的引导下,提高能力,获得发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将学生的现有水平纳入到设计中来,遵循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尽可能让单元整合学习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果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倦情绪,要及时疏导或者采取趣味教学法,让学生在活跃的语文课堂环境中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3.合理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价值的评价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且小学生在心智上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有效引导,传统的评价方式相对片面,不适用于现代教育。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里,教师应当把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以及学习成果都纳入到评价中,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做出课堂评价,在师生自评和互评中,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为今后的课堂时间奠定良好基础。
四、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合教学实施策略
   由上文可知,主题式单元整合教学策略随着新教材的发布而受到重视,其能够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设置阶段性教学目标,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具体有如下几点教学策略:
1.根据单元主题内容,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
        在选取单元主题时,教师首先要结合本章节单元主题内容来布置,以便为学生创设丰富、生动的主题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能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教学可以结合这一单元的内容,开展“探索名著奥秘”的主题学习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围绕着该主题开展阅读活动,这时一些学生选择《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冒险系列作品。在学生抱着兴趣读完后,教师在组织一次交流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读物,谈谈对历险活动的独特见解,在活动的影响下,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还培养了独立学习的习惯,在古今中外的作品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文章把握能力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常常是以阅读材料为中心,弱化了能力的培养,所以因材施教实际上实在教课文,而不是强调学生的能力,所以,新教材要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主题式单元整合教学能够以阶段性目标来实现学生能力发展的螺旋上升,稳步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比如学生的“复述”能力,新教材从二年级就开始安排采用不同的方法讲故事,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做好了“支架”,二年级教材第一课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该课文里有看图讲故事,《羿射九日》有图表示意,《大禹治水》则围绕着中心句来讲故事,这就为接下来三年级的复述练习、四年级的简单复述、高年级的创造性复述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可以抓住提高“复述”能力这一条线索,使学生在单元整合教学里化繁为简,逐渐提高对阅读材料的把握能力。
3.分组教学,发挥单元整合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所以在进行主题式单元整合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展开因材施教策略,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成就感。比如,先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自主对一个单元的文章整体阅读,然后将文章的写作特点、内容进行归类,如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单元的内容时,就可以设置“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的主题,引导学生感知情亲的重要性、父爱与母爱的相似和不同,在分组阅读中取长补短,联系现实生活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小结
        综上所述,教材的革新必然会带来教学手段的革新,因此,语文教师们应当紧随教育潮流,主动创新教学方法,结合新教材特点,针对性的采取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培养小学生语文基本素养,为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敏.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合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5.
[2]徐艳玲. 小学第三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调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3]徐梦玲. 发展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单元教学行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4]刘霞. 统编本初中教材“青春年少”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5]石祥. 农村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内容优化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