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一世纪的学生竞争压力大是众人皆知的,从近两年的课改中就可以体现出国家针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真是想方设法。各院校都在结合学校的自身情况进行课程改革,而初中化学也被列入改革的重点,它的改革主要是从课堂模式入手,通过信息技术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应用
引言:随着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推广,全体教师都需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让自己授课的课程达到“有三效”——效益、效果、效率。在新课标下,基于信息技术,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本的图片、视频等,提供了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给学生,能提升化学启蒙阶段的学生的积极性。本文讲述了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直观地将知识点演示给学生看,创设一种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观看视频或者PPT的过程中,眼前有一个画面感会让他们联想各种知识,帮助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果他们自己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还能对知识点印象深刻。
2.可以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在化学的课本上,有关微观粒子的各个知识点都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教材顶多只有图片供学生学习,但如果利用班里的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在视频中走进微观世界、感受微观粒子的变化、排列以及结合过程。特别是像原子核外运动、分子扩散等这类重难点问题,如果不借助动画,学生很难领略到精髓。
3.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往往课堂的开始决定着整节课的成败,化学老师枯燥的言语容易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所以,如果想要学生将自己的最佳状态带入课堂上,化学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一个开场白的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一个完美的体验。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不要过于依赖
初中化学的教学主题仍然是课本,借助信息技术只是协助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但是老师应该避免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过于追求手段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很多老师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学就可以丢掉粉笔,甚至连口述都不愿意了,直接在多媒体上放PPT或者视频给学生看。这样会造成师生之间的灵魂交流变少,反而会让学生感到一直看着屏幕很枯燥乏味。
2.不能忽视传统教学的有效理念
虽然多媒体可以播放一些别的老师或学生的实验视频,但是仍然无法代替学生自己做实验的过程感受。如果学生只看不做,就会导致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形,这是非常不利于化学这门学科的初学者学习的。
3.信息技术无法代替板书
由于多媒体用起来很方便,所以老师习惯于用课件代替黑板上的板书。但是,在书写方程式以及计算过程都是离不开黑板的,如果不点学生上黑板当堂练习,他们很难对方程式的书写印象深刻。而且,特别是化学中的计算问题,往往有很多解题方法,需要在让学生在黑板上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各种解题方法。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一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往往会极力追求和探索,兴趣是一个人学习事物的内驱力,保持着他们快速前行的步伐。传统教学的方式完完全全是依赖于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和口述授课,但是教室引进多媒体后,新课改也得到实施,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真实感。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知识时,这已经属于微观粒子的范畴,如果只靠老师讲述,学生可能并不能清晰地了解。但是老师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有益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同时,老师还可以寻找一些书上没有的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科普知识供学生了解。增长他们的知识,为高中学习更加深奥的化学做铺垫。
2.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现在改版后的教材大多比较抽象和简洁,为的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填补教材的残缺部分。化学结论本就是需要大量实验证明的,所以老师很难在课堂上讲清楚一些化学的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一些化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特别是复杂的化学反应,即使老师讲了,他们也未必能听得懂。这就必须借助多媒体用于辅助教学,既形象又直观。初中生很普遍地对核外电子排布这一抽象结构理解不够透彻。例如,在讲解原子的构成这一课题时,老师只是参照课本上的图片进行解释的实际教学效果可能并不理想。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他们直观地感受电子的运动。再如,当化学老师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抽象概念,特别是从微观角度学生始终无法理解,所以老师通过播放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一些视频动画,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原因,还可以为学生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做铺垫。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正是将抽象转向形象的阶段,老师应该把握好这些时机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化学教材上的实验课题是经过教育研究者们精挑细选的,如何运用这些实验在同学们的学习中发挥良好的作用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密切关注的事情。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以及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对实验进行部分的删减和增添,使整个初中阶段的实验部分形成一个完美的体系,便于每一个小阶段的教学。对于实验,教师一定要秉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才能挑选出最好的。教材上的实验并不是面面俱到,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实验,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点。例如,从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可知: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靠前位置的金属可以置换出排在它们后面的金属。但是有三种金属无法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活动性排在它们后面的金属——钾、钙、钠。书上并没有设计实验来说明,但是教师可以首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段实验的视频,然后在教室设置一个小实验来验证这一观点。教师可以用金属钾和氯化钠溶液进行实验,并且这个简单的实验可以找同学在讲台上演示。
4.充分利用QQ和微信达到教学目的
现如今,互联网技术发达,QQ和微信被人们频繁使用,很多学校和老师也运用它们的便利进行了丰富的课外教学。学生可能大多数用的QQ,而家长大多数都是用的微信,所以老师可以利用QQ班级群或者微信班级群给学生发放学习资源包、布置作业、发通知给家长等。老师在课堂上都是一讲而过,没有学生能做到过目不忘,所以讲过的大多数知识都没有被学生记住。但是QQ和微信就可以达到一种独特的效果,老师可以将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发布在班级群里。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都能方便地看到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记的笔记不够完整导致忽略了老师的教学内容。QQ和微信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在平常的学习中,学生只有在学校才能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但是在班级群里,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有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给老师发消息,或者跟老师电话联系。所以,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都可以方便老师的教学。但是在利用这些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而不能沉迷于游戏。
四、结语
总之,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创新的想法,也是给老师提供便利的平台。对于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思考和优化还需要初中化学老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老师无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手段,都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凤环.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
[2]纪艳芳.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