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策略与有效实施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黄晓琳
[导读]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爱国主义情感的建立至关重要
        摘要: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爱国主义情感的建立至关重要,对国家繁荣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仅要懂得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教师、长辈,也要懂得热爱祖国、家乡和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基于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分析,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其变成日常工作。
        关键词: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幼儿,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的教育,不能依靠对幼儿常识活动的单一传授,还需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教育的实际要求,再配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实现教育目标。针对幼儿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实施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合理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提升其认识,增强其内心的体验,激发其对祖国的热爱与认同感。所以,真正了解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就需要把思想道德、价值取向、情感发展作为基本的目标,从而引导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最终为后续的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基础条件。
        (一)促进幼儿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
        由于幼儿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的阶段,其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较为薄弱,还需要教师、家长从旁引导。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从幼儿园教育的初始阶段开始,这是德育实施的本质要求,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根本需求。
        (二)培养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祖国是一个集体性概念,需要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有利于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帮助其健全人格,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针对幼儿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幼儿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基本观念,培养其为他人着想的好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以此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就是使幼儿对祖国产生深厚的情感,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这种深刻稳定的情感就会从幼儿内心的小爱逐渐升华出来。因此,在幼儿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还需要懂得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帮助幼儿深化其情感,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爱国主义教育难以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的原因
        (一)幼儿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有片面性
        爱国主义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理念片面,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思想不够成熟,对爱国主义概念化的情感不能很好地理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意义不大以及不切实际。而且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秉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认知,过多输出知识教育,忽视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二)社会公众和家长的认知错误
        幼儿年龄比较小,社会公众和家长可能会认为幼儿对爱国主义抽象化情感的接受程度不高,从而延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间。而且很多人觉得爱国是一件成年人的责任,这种“大事”还不适合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的认知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障碍。
        (三)幼儿自身问题
        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国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由于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了家庭对孩子过多溺爱,幼儿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对“无私”产生不接受心理,这样的情况也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三、爱国主义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气氛,潜移默化中渗透爱国思想
        改善幼儿园教育气氛,让爱国主义形成一种氛围,在无形中影响幼儿。根据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符合幼儿的环境,或者开设一些教育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育。让幼儿主动接受教育,与环境互动,在环境影响下改变自身意识和行动。在幼儿自身成长 发展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相对传统的教师强制输出效果会大大提高。
        (二)从“小”出发,由浅入深认识爱国主义
        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渗透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从“小”开始。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差,教师一定要由浅入深,可以先从具体的人或物来举例,然后逐渐尝试上升到概念词汇,让幼儿对抽象化的东西有一个实物载体。例如升国旗时严肃认真,雷锋的个人经历等等,都会让幼儿对爱国主义认识有个简单的切入口。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随着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科学知识的积累,慢慢地对爱国主义的认知度更完整
        (三)积极与家长交流,达成爱国主义教育共识
        家长是幼儿依赖的对象,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与家长及时交流,建立共识。在一些幼儿活动中,积极组织家长参加,加强家长对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例如教师给幼儿展示播放一些主体纪录片后,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去烈士陵墓,或者让幼儿看一看祖国的美丽景色和建筑,增强幼儿对祖国的情感,扩展视野,在潜意识里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双重思想教育,巩固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从小就对祖国产生不可替代的情怀。
        (四)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幼儿家国情怀的策略
        (1)中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传统节日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华。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 ,各个民族之间的节日文化不尽相同,内容也较为丰富,是组成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中国的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的精神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我们去继承、去传承。
        例如: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幼儿体会其中的家国情怀。首先,教师可以以问题的方式让幼儿搜集有关端午节的历史文化资料。比如,“端午节的来源是什么?包含了哪种含义?主题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去传承?”种种问题会让幼儿意识到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并是一种特殊文化符号的象征。在端午节,可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感受端午节所寄托的家国情怀。
        (2)二十四节气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在农耕时期,我国并没有现在的天气预报,更不懂文墨的农民,就通过春耘夏播秋收冬藏的道理来制定了二十四节气,运用这样的文化避免了旱灾水祸,让农民的庄稼得以丰收。二十四节气仍然是现代人民的指南针,再告诉我,要好好耕耘,才会有所收获。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是最纯粹的中国文化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因此,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演唱二十四节气歌,在歌曲表达中感受中国的情怀。
        (3)国学文化
        在众多的国学作品中,对爱国主义情怀都表达地淋漓尽致。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是让幼儿全面直接了解我国文化的方式,也是让幼儿感受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在学习国学文化时,我们会发现,很多作品都包含着一定的内涵。比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诗经》等,这些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素养,让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就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感受众多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思想。
        (五)合理选择教育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应该让主题思想直接匹配课程内容,让主题思想能够真正贯穿教育活动。这种理念不仅可以确保其课程结构本身的连续性和逻辑性,还可以引导幼儿萌发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应该囊括多个维度,如幼儿家园、祖国信息、各个民族以及特殊的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相互关联。让幼儿能够真正懂得如何与同龄人之间交流,能够学习本民族语言,倾听与记忆民间文学作品;在音乐与艺术领域之中,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艺术作品,能够真正懂得民族特色。同时,幼儿园还需要引导家长合理地选择文学作品,为家庭学习提供素材,这样才能针对幼儿合理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再配合本地区特色,帮助其形成对爱国主义情感的早期认知。例如,筹备庆祝活动,学习歌曲、儿歌,适当地研究历史。我们对幼儿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还应该包含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培养。具体而言,针对爱家乡、爱集体,需要做到:
        (1)爱家乡。故乡,作为祖国的缩影,也是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家乡的社会风貌和自然美景,这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有人说:大自然是一本美妙的书,它拥有优美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动人的声音。因此,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可以带领孩子去公园散步、到田野踏青,让孩子找找树上的新芽,听听小燕子的叫声,看看农民伯伯在田野上的春耕场景,这些情景都会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中。除对大自然和家乡自然美的领略之外,还可以让儿童感受到家乡人民伟大的创造美。可以让孩子先了解一下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街道、地区,利用节假日去游览一下家乡的名胜古迹,认识一下土特产,品尝一下名小吃。教师也可以选择利用对比的方式,讲述家乡的过去与现在,让孩子能够了解家乡的宏伟建筑、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家乡面貌的巨大变化,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真正地为家乡感到骄傲,对成为家乡人而感到自豪。
        (2)培养幼儿热爱集体的意识。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庭,在这里,孩子会受到教师的关怀,得到朋友的友谊。幼儿在刚进入幼儿园时,就会成为大集体的一员。在集体中,与小伙伴的相互接触能够产生欢乐,幼儿能够与好朋友一起生活、学习与游戏,真正懂得关心、谦让与爱护……这是家庭教育无法企及的。尤其是对于独生子女而言,幼儿园的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帮助幼儿培养热爱幼儿园的情感,首先就需要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在入园之前,家长就可以试着给孩子介绍幼儿园的环境、在幼儿园的愉快生活、幼儿园的教师等。当然,也可以引导孩子前往幼儿园参观,让自己在家里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从而避免因为突然的变化,导致孩子产生不适之感。一般而言,幼儿情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成人的情感激发出来的。培养幼儿热爱幼儿园,除父母的影响之外,教师对孩子如父母一般的爱,才是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根本源泉。所以,教师需要格外地注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对幼儿的关爱中,让幼儿在享受教师的关爱之中体会爱国主义,最终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六)运用大型活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利用升旗仪式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周的升旗仪式,都可以用来对幼儿开展全方位的爱国主义熏陶,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在活动之中,让幼儿感受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激发其热爱国旗之情;在国旗下,开展爱家乡、爱国家的专题讲话,让幼儿能够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中国人,从而在幼儿的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
        (2)运用“十一”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国庆节,开展歌曲演唱和诗歌朗诵等活动,可以通过《北京的金山上》《我爱北京天安门》等红色表演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爱国主义情绪,最终滋生出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六一”亲子活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结合“六一”开展“小小画家绘祖国”的亲子长卷书画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在长卷之上挥毫泼墨,让幼儿用自己稚嫩的小手亲自描绘出自己眼中的大好河山,描绘出自己对祖国妈妈的希望与祝福,这样才能够在自然中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愫。
        (七)善用家校共育,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合力
        针对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所以,幼儿园需要考虑到家校共育,真正引导家长直接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去。例如,让家乡陪伴幼儿一起搜集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图书等,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素材。又如,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让家长与幼儿一起观看红色教育影片,以此帮助幼儿激发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另外,让家长为幼儿讲授传统美德及经典故事,与幼儿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细细品味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明白,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教师能够懂得以强烈的爱国主义之心,以饱满的爱国激情来引导幼儿成长,那么他们爱的天空就一定会更蓝,爱的天地就一定会更广。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够真正帮助幼儿滋生爱国主义情愫,在浓郁的氛围下,真正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宏.加强幼儿园爱国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径[J].新课程研究,2019(16):135-136.
        [2]赵越.中俄边境城市黑河与布市学前教育特色的比较与分析[J].黑河教育,2017(11):5-6.
        [3]李习俊.“爱祖国、爱家乡、爱油田”,促进幼儿爱国主义情感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3(03):42.
        [4]江玉红.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4):252.
        [5]詹龙泽.关于学前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些想法[J].学前教育研究,1995(01):16-19.
        [6]崔铭康.继往开来 把爱国主义教育推上新台阶——广州市部分教育工作者座谈综述[J].教育导刊,1995(01):2-4.
        [7]梅仲荪.爱国之情从小培养——幼、小、中分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验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1991(0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