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引导幼儿美术学习的指导方式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张梅
[导读] 美术反映的是幼儿对身边的事物的认识和体验,
        摘要:美术反映的是幼儿对身边的事物的认识和体验,幼儿凭借自己感官接触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然后去想象,他们对自己接触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通过美术活动能运用多种材料来表现他们的感受和认识。我们再通过他们的作品去认识他们眼中的世界。美术对于儿童的影响在整个教育的体系当中是无法被替代,因此了解并合理最高效率的运用学习美术的方法就是我们必然要学的。本篇文章中对于幼儿的美术的学习前提提出了几条合理化的方法。
        关键词:美术;学习;方法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占据的天地越来越广,在以前日常生活还不富足的时候人们想的是知识,也只有知识,当时他们所知道的都是知识改变命运。反观现在生活条件的提升,人们便也不再满足于仅有知识,更多的是去追求精神艺术的自我陶冶。家长也从以前的以成绩决定好坏转变到注重孩子思想的培养和艺术的拓展。整个社会到处都洋溢着艺术的氛围,但要时刻记住的艺术并不是潮流,它要超越潮流。美术是艺术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对于艺术的学习,大众的思想上还是死学,给孩子报班,找老师,拼命地练习等等。学习方法如同学习数理化一样,家长只知道一味地叫孩子坚持努力,并没有具体去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我们在兴趣培养时要遵循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意愿,这里对美术的学习方法做了几方面的阐述。
        一、兴趣。
        我们常听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事实会证明,兴趣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对一件事的激情,但不足够让他坚持做完这件事,因为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其实兴趣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只有真正的热爱才是他们坚持到最后的永动机。对于一件事的热爱非常重要,我们要做的是将孩子的兴趣转变为热爱,即对于孩子的兴趣做积极的强化。我们要去引导他去亲身感受美术的魅力,让孩子的“三分兴趣”变成“十分的热爱”。
        二、鼓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的成长之路是孤单的,由于年龄差异我们并不能真正的探知到幼儿的内心。若是幼儿对某一个东西感兴趣,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有可能不敢说出来,因为害怕被父母直接拒绝,说自己不乖,不听话。在学龄期的孩子情绪的作用很大,他们经常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哭起来。所以在幼儿提出对于某个事物的兴趣时不要因为他们还小,思想不成熟作为理由直接拒绝他们,这样只会抑制幼儿的思想发展,自主意识被压制。对每件事要针对性的给与孩子温和的回应。在幼儿提出对美术的兴趣时,我们可以适当的诱导,用鼓励的语言去激励他。同时在学习美术时,幼儿在不熟悉的情况下还无法画出完整的画,这时鼓励就很重要。要明白,语言是一个便宜而有效的鼓励辅助工具。
        三、自我证明。
        在学前期的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萌芽并发展起来,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并形成对自我的看法,从而通过评价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于是就有了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等等品质。针对幼儿一些品性的发展,我们可以尽量去创设可以满足他们品性正确发展的活动,增加他们自我证明的机会,增强自信心。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要出现偏袒的事情。每一次活动结束后不要以幼儿的输赢去决定的他们的能力,此时我们要做的是后期的积极归因。


        四、节奏。
        我们应该把学习的节奏调慢一点。有个常见的现象,在每个时期健身房里的人,来的多去的也多,可很少有坚持的。在兴趣最高的时候疯狂的锻练,练到真的不想再来第二次。幼儿在美术学习之初也是这个状态,在父母的支持下,刚刚开始学习时努力的学,但每天都会有作业任务,任务太重坚持不下去。我们要记住凡是幼儿想去做的也肯去做的事情,都值得我们花时间去慢慢的培养,做很久,时刻去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我们培养的是他们的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不是一张奖状。
        五、积累。
        我们在节奏慢下来后我们的目光就要转向经验的积累。积累需要时间而节奏的减慢正是要为积累留出时间。培养幼儿的耐心是美术学习的前提,有耐心才会有收获。除开“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我们真正要教会他们的是“正确思考”。思考、求知的过程,同时会增进孩子对美术的热爱,幼儿体会收获知识的快乐。例如教孩子画直线时,刚开始我们可以在上面划上两条平行直线,去告诉孩子这两条线的中间是马路,幼儿在中间划线,画直了就说“你的小车骑得真直”,如果画歪了就说“你的小车要撞到马路边了!”这时幼儿就会去思考线条的曲直。幼儿还小他们在思考时很难找到正确的思考路线,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千万不要直接给他们规定你认为的好路线。
        六、同伴合作交流。
        在学前儿童的早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接触到的人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一个群体就是同伴。由于年龄相近,他们具有相同和或相近的认知更容易亲近。在同伴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是愉快轻松,无拘无束的氛围。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协商的过程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同伴的存在也会给幼儿一个无形的参照标准。幼儿在与同伴的相处中依照同伴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最后得到一个正确的行为方式。与同伴的交往形式最常见的是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的玩耍都是经验的分享。带着孩子到处转转也是有好处的。
        美术的世界是美好温暖的,它的使命就是给人们带去属于他们的一片精神栖息的大地,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孩子降生的那一刻,睁眼的一瞬间看到的第一缕阳光,他们能观察玩具的颜色形状,能用彩笔画出一个小人或剪一个小纸片人出来……这一切都是一点一点的视觉积累和观察学习。如果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那美术必然是其中之一。我们要利用教育的方式来唤醒儿童对于艺术的热爱,在美术活动中将文化用生动优美的方式潜移默化的传达给幼儿,用美术将儿童的身体、感情、知觉、智慧、美感、心灵联合起来然后一步步成长。
参考文献:
[1]钟红兰.浅谈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J].世界教育信息.1998(04):32-33
[2]黄可.创新教育下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J]福建茶叶.2019.41(10):263
本文是2018年度广西自治区“大创项目”阶段性成果
项目名称:丫丫简艺堂  项目编号:201813524011
作者简介:张梅(1999.12.03—)性别:女 籍贯: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 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职称:2017级本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