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家庭和社会都越来越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学前教育中需要关注的最重要的方面。农村幼儿很多都是留守儿童,而且周围环境的限制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带领幼儿健康成长。本文就农村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健康心理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 实践探究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的个性与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将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幼儿教学因为环境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有的与幼儿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的教育问题。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幼儿健康心理状态的培养,培养幼儿养成积极的心态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为将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平等沟通,疏导幼儿异常情绪
幼儿的认识水平限制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这就导致幼儿遇到问题时很多时候难以流畅表达自己的情绪。幼儿情绪异常时往往会大发脾气或者不理人,陷入自己的世界不与外界沟通。特别是对于农村幼儿教育来说,农村存在一些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很多都是与家里老人一起生活,老人对于幼儿的需求不了解,甚至盲目溺爱孩子,导致幼儿成长时遇到情绪问题也不能及时正确疏导。因此,幼儿教师要及时与幼儿进行沟通,将自己摆在与幼儿平等的地位上,在交流中了解导致幼儿情绪异常的原因,帮助幼儿疏导自己的情绪,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例如,本人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特别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幼儿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为自己表达能力的限制使得他们不擅于直接与教师或者家长直接进行沟通,所以我会细心注意幼儿生活与活动的细微表现,从细微处发觉幼儿的异常情绪。在教学中我遇到平时开朗活泼的孩子突然不爱参与集体活动,虽然其他方面表现正常,但是凭借教学经验我还是与孩子及时进行了沟通,发现原来是因为之前他与其他孩子产生矛盾被家长教育,但是他觉得自己并没有错。于是我耐心地与他进行交流沟通,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带着他与另外一个孩子进行了和解,也和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彼此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孩子又恢复了正常的状态,又积极参与到了集体活动之中。
二、营造氛围,培养幼儿积极人格
幼儿成长会受到环境的严重影响,环境会潜移默化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一个人的性格又会对其将来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先天的遗传因素是影响幼儿的一部分原因,但是后天的培养可以将幼儿塑造成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学前教育阶段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确、合适地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人格,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打造活泼开朗的教学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教育中的积极因素,逐步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健康的心理,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
例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会将教室打造成温馨、明亮的环境,在教室中悬挂幼儿的绘画作品,摆放幼儿动手做的作品,张贴一些有趣可爱的卡通人物,还有日常幼儿活动的照片、全班的合照等等。在幼儿熟悉的事物包围下,幼儿就会对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会更有安全感,幼儿在这种气氛上就会更加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性格会更加开朗活泼。在日常教学的时候我会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或者欢快的音乐打造一种欢快的气氛,幼儿对于画面和音乐的感受比较深刻,在视频和音乐的感染下可以熏陶幼儿的情操,幼儿会在舒适的氛围下更加积极向上,养成健康的心理。
三、家校合作,构建良好成长环境
家庭对于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幼儿来说家长的态度和言行会影响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健康。许多成年人认为幼儿年纪小,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大人的事情和态度不理解,而事实上,经过儿童行为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幼儿在幼年时期(甚至是婴儿时期)就已经对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认识,幼儿已经拥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与家庭方面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就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对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在幼儿园的表现进行沟通。教师和家庭应该尊重幼儿的思想,在尊重的基础上与幼儿平等沟通,这对于培养幼儿健康心理有重要意义。
例如,本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建立了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微信群,做到及时与孩子的家长沟通交流。我会针对幼儿在幼儿园的问题进行反馈,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幼儿的问题;幼儿在家中有异常表现的,我会与家长一起探讨合适的方法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问题的原因。在幼儿园我与孩子们通过做游戏和交流的方式进行疏导,在家中家长与幼儿在日常相处中进行疏导,通过双方的努力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呆的最久的地方,教师要与家长携手打造和谐向上的环境来培养幼儿积极的人格。通过构建家校合作交流机制,教师和家长就能及时掌握幼儿的心理状态,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幼儿积极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心理建立成长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农村幼儿教学中,因为环境的影响和留守儿童的现象,教师教学的时候就有更加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将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地位上,时刻注意幼儿的异常情绪,及时与幼儿沟通进行疏导;通过设置轻松温馨的氛围,让幼儿在充满安全感的情况下参与进教学中从而培养幼儿的积极人格;通过与家庭建立家校合作模式,及时与家长进行幼儿状态的交流,在家庭和教师的呵护下,为幼儿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环境。通过种种方式实现幼儿健康心理的培育,引领他们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郭铁成,曾凡梅,刘忠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0(09):
[2]李方哲,姚树颍.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以利辛县H幼儿园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