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课堂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较差的课堂环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有不利影响,尤其对小学数学而言,更显得重要。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本文着重讨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课堂环境;小学数学;学习成果
前言: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良好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教学过程中,课堂环境作为教学环境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小学数学课堂是小学数学启蒙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并试着联系实际进行初等教育,以帮助小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它的发展不仅是对技能的掌握、知识的理解,更是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想的感悟,提高数学素养,把握数学本质。
1.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1.1找到增长点,探究其基本知识
基本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教科书在组织知识内容时,注重“螺旋式上升”与“阶梯前进”的原则,知识之间有一定的发展性与连续性,新的知识常常包含在已学的知识中,教师应引导实现新知识向旧知识的转化,学生找到知识的生长点[1]。认识的生长点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建构,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认识系统中融入新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矩形面积、三角形来找出知识的生长点。例如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研究,可以让学生对矩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对比,把它转换成矩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部乘以高度”。通过对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掌握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学生把两个顶点和对边中点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的学生把三角形两边的中点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的学生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从而得出公式。这一切都源于学生通过发现知识的生长点,能使学生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新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拓展学生的思维。
1.2巧用点法,培训基础技能
数理基本功训练是夯实基础、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前提。常规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重复的、大量的、机械的训练,既扼杀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应转变观念,通过联系点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注重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达到快速掌握新技能,练就高效率的训练目的。
例如,在教授「二位数乘三位数」时,老师可让学生把二位数乘二位数列竖式作笔算,以求发现二位数乘二位数与二位数乘三位数的连结。这样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任意写一个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式,学生就会发现,有些二位数中间有0,有些三位数中间有0。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经过探究,学生可以发现,中间有0,计算时要注意占位,如果结尾有0,则可先将前面0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素中0的个数,在求积的结尾加上几个0。这说明使用好知识的联系点,能使学生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从而使训练更精确,学生更好地掌握算法,练习更轻松,掌握知识更快、更牢。
2.利用数学课堂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2.1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
过去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这种师生关系常常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造成了师生之间的很大距离感,还容易造成小学生不喜欢与老师沟通交流、不喜欢上数学课等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小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二位数乘三位数”这一课时,如果三位数中的末尾为0,则计算为两位数乘二位数,然后再其结果后面加一个“0”,但如果三位数末尾没有“0”,则会意外地增加难度,许多学生便出现不能计算的情况。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及时与学生沟通,并耐心地给学生讲解,了解他们不懂的地方,同时还要消除学生害怕老师发怒、害怕提问等心理,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尽快学会计算。
2.2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以前的数学教学相比,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与学生心理与期待上都有很大的距离,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在教学中,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导致小学生对已学数学知识很难牢固掌握,因此可能会产生疑惑或焦虑情绪。因此,在当前新课改要求下,教师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轻松,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与期待距离不断缩短,也有助于学生不断地融入小学数学的学习。
例如,在对《大数的认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用幽默的语言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这门课主要是了解亿以内的数字和亿以上的数字。比如老师就能设计一个“你写我说”的课堂活动。先在黑板上按从左到右的次序分别写出“一个、十个、百个、千个、万个、千万个、亿个、十亿个……”,再按刚才的次序,每隔四字划出一行,然后以“一个、十个、百个、千万个、千万个、亿个……的游戏方式,选择不同的学生去黑板前随意说出数字,比如“八千五百万”等等,然后由被选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十个、百个、千万个、千万个、亿个、亿个……”的字样下面写出数字。用这种轻松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持续提高。
2.3结合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能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一般而言,学习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结合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对数学这门学科,如果脱离实际进行教学,就难以做到活学活用,从而使学生出现理论能力较强但实践能力较弱的状况。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往往只根据课本内容单一地讲授数学,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使小学数学课程比较僵化,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水平难以提高。因此,要充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梯形”和“平行四边形”时,老师可以事先准备橡皮筋和钉子板,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不同特征,在钉子板上任意围一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等等。上课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提问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引导学生回忆或发现生活中哪些事物被运用于这两个方面,学会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结语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改善当前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袁树荣.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11).
[2]章磊.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