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外角》一课取材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涉及的知识点有:三角形外角的概念、三角形的外角及与它不相邻的内角的关系(包括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混淆内角和外角,在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中尤其要注意“不相邻”,另外容易忽略定理中隐藏的不等关系。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提前在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上会精心备课,多准备练习题,强化纠错,但往往一节课下来,无论课上效果多好,学生一回家做题还是会出错,原因何在?
传统课堂都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学习相对被动,离开教师的引导就如同无头苍蝇,根本不知道这节课需要干些什么、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相对机械,老师讲了才知道,不讲就不知道。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主动,由自己探索发现出来的定理和结论,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容易避开雷区。事实上,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日益广泛,很多内容其实不等老师讲就已经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得到,但缺点是资源杂乱无章,学生不容易把握重点和深度。教师不妨花点时间精心准备5到10分钟的微课,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作为日常教学的一种信息化辅助手段,有以下特点:
1.短小精悍
每节微课仅仅5~10分钟,不会占用太多课堂时间,而这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局把握,物有所值。
2.针对性强
每一个小视频只包含一两个知识点,目标明确、脉络清晰,重点突出,不像完整课堂内容冗长且复杂,还包含了教师和学生的问答、纠错等过程,耗时较长。
在课前播放微课视频,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的内容了然于胸,爱思考的学生还会产生疑问,带着目的和疑问地听课,显然其效率远远高于直接听课。而每个课堂上总有几个跟不上的学生,听一次没太懂,而课后教师又无法拿出更多的时间专门为了这几个学生去重讲一次两次甚至更多,那么这一部分学生就可以通过回放微课视频,反复学习知道弄懂为止。
新课学完以后要及时复习巩固,教师针对易错点将题目和答案制成word上传,学生通过自我检测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消化,再做习题会比较容易且正确率高。如果是为了期末复习,学生可以针对自己遗忘的知识点,找到相应的微课视频,回顾当时教师是怎么讲的,这样复习更加全面到位。
在本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以后加入微课,学生对本课要学的内容、方法一目了然,再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目标明确、回答问题也更快更准确。课后学生在家按需回放视频,按要求进行自我检测,加深理解,更好地把握难点和易错点,对他们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和速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也可以说是一种间接的“减负”。
由此可见,与传统课堂相比,合理运用微课辅助教学有以下优势:
1.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强
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预习、复习和理性思考,通过课前和课后观看微课视频,学生先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产生问题,并加入更多理性思考,再带着问题和自己的思考去听课以及跟老师同学互动,充分发挥自主性。
2.有助于因材施教
学生的水平不同导致学生需要学习的次数也不同,而大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往往力不从心。而微课正好具有反复播放的功能,课堂上没跟上可以课后再强化;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提前观看新课视频,超前学习。这样照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附《三角形的外角》课例:
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和性质;
2、经历观察、猜想、思考、推理、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3、培养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数学习惯。
重难点: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7分钟微课视频预览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三角形的外角概念
结合图形,展示概念: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想一想△ABC的外角共有几个呢?
每一个三角形都有6个外角.
每一个顶点相对应的外角都有2个.
每个外角与相应的内角是邻补角.
2、图中哪些角是三角形的内角,哪些角是三角形的外角?(图略)
三、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
.png)
五、小结
六、作业
复习本课课件、视频、独立思考并完成word作业后核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