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创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逐渐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人才教育的新概念,教师也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核心素养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比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以及整体规划上做出细致布局,并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可对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策略制定,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的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文化;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数学文化包括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精神、数学知识。从数学学科角度看数学文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其他文化领域的融合;一类是数学本身的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要借助数学知识,还需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更加注重实用性,且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困难,且学习兴趣较低。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逻辑思维生活化,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综合能力、素质、知识、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的体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等方面都具有积极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对数学知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升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待现象,积极探索一题多解的方法,注重和师生的交流分享,全面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落后的教学理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部分教师仍保留着老旧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教师单纯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因而,极容易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最终使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难以发挥.此外,传统的教学观念即应试教学是当今大多数教师所深受影响的,为应对考试,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对学生大多采用灌输以及死记硬背的方式,套题型、背公式等。也因此,降低了数学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减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大为不利。正是因为教师仍存在落后的教学理念,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2单一的教学模式
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是现今存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重点问题。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多数的数学学科教师总是照本宣科,没有按照不同的教学情况,对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及做出适当的改变。教师按照固定的模式对数学学科进行教学,并不能正确地培养学生有关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对正在进行的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2课堂教学融入数学文化
2.1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数学文化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更是一门实用性学科,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来看,数学教学更加注重联系实际。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入数学文化,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数学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将数学史和数学概念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提供猜想空间,构建良好认知
在数学教材中,往往通过测量来推理出两条平行直线同位角相等的结论,而这样的教学设计并不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点性质认识体系,就如同学生不能通过公式推理得出其他数学问题答案一样。
2.3应用新授知识,融入数学文化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要想学好数学学科,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背后的思维和文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了解数学学科,了解每个数学知识的起源和发展。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将数学文化知识渗入数学教学中,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不是针对某个数学知识,而是针对每个知识,尤其是在新知识的传授中。
2.4联系实际生活,贯穿数学文化
在实际生活中,数学文化不仅存在于书本中,还更多地存在于实际生活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对数学课堂进行扩展教学,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如何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
3.1利用多媒体软件,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在数学核心素养中,想象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学会融会贯通,尤其是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但是由于其涉及大量的几何和空间想象,所以对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学会利用图像去理解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教师应当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融入到初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观看栩栩如生的新媒体课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获得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
3.2运用数学建模,提升思维转换能力
数学建模是数学核心素养基础之一,以数学建模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模型与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掌握数学核心素养中数学建模的运用,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转换能力。模型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课程的魅力,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学习乐趣,进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3.3通过定理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学习过程中,逻辑推理能力也至关重要,逻辑推理指的是学生能够根据周围的环境或者实际活动把握内在逻辑关系以及规律,并将这种关系和规律总结出相应结论的能力。实际上,逻辑推理能力也是学生对于事物内在规律把握程度的能力考查,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通过考试完成每学期的学习任务,并接受教师的分数考量,实际上无法触达数学的教育深度。
3.4运用数据分析,提升分析判断能力
数据分析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分析能力不光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也具有重要推动意义,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对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运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方各面,换言之,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是数学问题,生活中孕育着数学问题,数学问题包含于生活之中。因此,也可看出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目标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教学开展的主要目标指的就是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教学导入、改变固定的教学模式,进行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乐趣,结合理论与实际情况,以此来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梁庆旭.融数学文化于课堂教学,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J].数学世界2019(7):22-23.
[2]张招娣.数学文化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研究[J].新智慧,新理念,2019(17):91.
[3]赵艳.融数学文化于课堂教学,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9(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