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囿于传统积极进取的动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兴亡的精神支柱。数学是一门注重训练思维的课程,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握好学科的教学任务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并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策略,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字: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对学生直觉和逻辑思维的融合
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途径进行合情推理、初步演绎的能力。相当部分的教师将关注度都放在“合理推理”“初步演绎”方面,却忽视了对学生“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培养,使得学生的直觉与逻辑思维分离,导致学生只会循规蹈矩地答题,缺少创新的思想和意识。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偶尔迸发出模糊的直觉,却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分析、探究和拓展,创造力受到限制和压抑。
(二)教学结构调整与教学方法存在冲突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学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新的教学结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冲突,需要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转变和调整,才能够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以几何部分教学为例,教材先安排学生整体感知几何体,然后引导学生研究组成几何体的点、线段、平面,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建立准确的几何概念和图像;但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限制,还是选择从数学概念入手,不利于小学生真正掌握几何数学的本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实践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很多生活中的场景、现象都透露出有关数学的信息,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情境,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要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需要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机会,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铺垫沟通的桥梁。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停车位的例子,生活中常见的停车位有两种,一种是长方形的,一种是平行四边形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两种停车位哪一种的空间大,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小学生说平行四边形大,有的则说长方形大,教师可以鼓励双方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学生讨论,寻找支持己方观点的论据。课堂上的讨论很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能够让小学生以更加开阔的思路来对待数学问题,也能够让教师发现小学生对数学几何部分学习的不足所在,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教学。比如有的小学生辨别几何图形大小时主要依靠肉眼对比,但眼睛有时候是会骗人的,小学生过于依赖直觉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成长。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些关于视觉欺骗的题目,降低小学生对于直觉的过度依赖,让小学生明白数学最终要落实到实践操作中来。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有很多机会向学生提问,学生给出的答案如果符合实际情况或标准答案,当然值得教师进行表扬,若学生给出的答案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贴近标准答案,教师也不要训斥、批评,而是要采用帮助学生分析的方式来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更加正确的探究。以上一点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对比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两张停车位相同高度、角度的照片,要求学生想办法证明哪一种停车位空间更大。有的小学生提出把照片上的两个停车位剪切下来,将平行四边形的哪一张剪开重新拼成长方形,就能与长方形的停车位比较大小了。但教师是用投影幕布展示的这两张照片,要怎么剪切呢?有的小学生提出用计算机进行图片剪切,但随后发现剪切后的照片重叠后无法透视,不能有效证明二者的大小比较结果。还有的小学生提出用网格覆盖两张照片,用数格子的方式进行面积对比,这个方法好像可以尝试一下。最后通过实践可知,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空间大小一样。这一系列探究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每一次遇到问题时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都是创新的过程,因此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结束语: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正视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多多鼓励小学生将自己模糊的直觉表达出来、想尽办法进行实现和探索,教师要给予小学生一些鼓励,帮助小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小学生在创新的路上再接再厉。
参考文献:
[1]王胜坤.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 学周刊,2020(16):21-22.
[2]唐玲,.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J].南北桥,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