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检验一名教师是否有能力的重要标准。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探讨关于数学计算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计算;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学数学的真正效果不是体现在应试教育上,而是体现在学生将来自身的脑力思维上,学习数学是一个由简单至复杂的思维锻炼的过程。小学数学尤为重要,六年级是一个关键的过渡阶段,此时的数学思维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它是为初高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一步,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关键阶段。
因此,此时的数学教学是否有效是教师应当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来看,计算是一大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基础知识的掌握平均的情况下,计算的得分是拉开分差的关键,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策略设计,以达到对于计算的有效教学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运算,是基础中的基础。从一个很现实的角度来讲,小学和初中数学,90%的分数与运算挂钩,计算,即使思考方向正确,公式用对了,运算出错,也会导致丢分。这也说明了对于孩子们的运算能力的重视,并且把这种重视具体化到了一个个题目之中。因此,孩子的运算基础,必须扎扎实实!而且,运算方法,代代相传,有变化也不太大,也就是说,孩子运算功底练深厚了,会一劳永逸,终生受益。
二是对数学思维的培养
培养数学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开展,数学老师不一定只能教数学,例如引导孩子学会一门棋,如象棋,围棋等,在数学课堂上做趣味的数学游戏,数字游戏等,不是一定要让学生学会一种解题方法,只需要思考,培养能力。棋盘,魔方等趣味性的东西都可以培养以后数学领域上的造诣,就算没有这方面的意图也可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数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乏味无趣的,只有当学生从数学中找到乐趣,产生好奇,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打压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进行尝试,在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也更利于他们记忆。小孩粗心大意是正常的。,只要平时习惯好,品行端正,以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改正,可以暂时不在意,毕竟过度紧张反而打压孩子兴趣。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什么方法能做到以上几点呢?
1.多读题,提高理解能力
计算其实就是生活中的数学,就是把知识点融入到实际应用当中去的一种体现。但很多学生一看到计算的题干就被绕晕了,因此,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尽可能的加以了解。有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够,甚至连题目都读不懂,教师就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教授;有的学生阅读习惯不好,读文本抓不住重点,教师就要多加引导,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等等。
其实不妨将计算放在实际的生活中,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孩子理解计算的题干以及问题。
让学生了解出题的目的以及计算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头脑中对试题的理解由抽象到具象,让看得见摸不到的文字变成看得见摸得到的实际问题,孩子的困惑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
2.开展多样化教学
教师开展多样化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改善数学课堂乏味无趣的缺点。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在互联网+的时代,教育也要跟上科技的脚步,利用多种电子交互式设备,丰富课堂教学的模式加深学生对各种数学概念的理解,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个学习阶段,数学学习比重较大的部分是计算,如行程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由于文字描述非常抽象,学生由于无法理解题干从而无法正确解答问题。因此,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掌握的技能是通过题干描述,能够通过更具想的方式帮助自己理解问题。首先,根据题干描述,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就可以帮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题干、解决问题。
3.“举一反三”式学习方法
同一道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不同的题也可能使用同一种解题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以解决这一道题目为目标,而应该是学会这一种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学会了一种思路和方法,不仅仅能解决一道题目,更多的是一类题目,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之后,还有可能从一种解题方法发散扩展到多种解题方法,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4.注重练习的重要性
数学是做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经常遇到有的学生拿到题目,读题之后无从下手,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情况。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孩子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在解题时,老师站在旁边,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直言指出,让学生重新做,这样容易打断孩子的思考,长期以来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这就导致了上述的那种情况。
作为一个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无论解题的结果是对是错,思考的过程对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不轻易打断孩子的思考,鼓励学生多练习,在一遍遍的练习中,学生自然会探索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5.题目的变化与拓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解答一道题目只是暂时性的,从一种类型的题目中总结归纳出这类题目通用的解题方法,在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就会联想到以前做过的题,在多次反复练习中掌握解题技巧,这就做到了授人以渔。题目的变化拓展包括改变题目中的变量、更改题目要求、更换主观视角等,例如鸡兔同笼问题,更换不同的动物,就有不同的脚的数目,要求解答共有多少只动物或共有多少个头或脚等等,都属于题目的拓展。
总而言之,要进行有效、高效的小学数学教育,需要老师多方面的教学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练习的重要性,开展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些方法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结语:小学数学有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计算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才能达到最大的利益化,计算教学的实践与应用,既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更大的帮助,也对老师的教学技能提升有着更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徐艳凤.略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12期
[2]满小琼.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路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年12期
[3]颜耀霞.浅谈小学数学简单计算教学策略[A].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