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学教学生活化指的是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在生活当中可以感知到的现实内容,在生活情境当中更加深刻的记忆学习当中的内容,在较为生动的环境当中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内容。在初中教学课堂当中能够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将书本当中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积极地联系生活实际来探索书本当中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学习当中能够更加自觉主动,极大的提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生活化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同时,还发挥着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形成的作用,而在传统课堂中管理方式的愈加科学、传授内容的愈加精巧、教学手段的愈加先进,其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因此,教学回归生活化的任务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亟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以下笔者将结合多种有效的创新教学手段,探索有效提升生活化教学效率的策略。
1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分析
当前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当中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当中的自主性难以展现,教学生活化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探索,根据以往的经验来更新知识储备,锻炼出灵敏的思维,更好的理解课堂学习知识。在新课标的要求当中更加重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当中应当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在自身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够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发展多项能力。初中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能够改造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当中能够学会学习,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让教学回归生活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和反思,对学习过程当中的缺点进行改正,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提升。
2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有效应用
2.1搜集生活化教学材料
教师不必将教材作为自己唯一的工具书和施教的材料,书中的内容都是严谨且枯燥的,学生们对研读书本都缺少兴趣,他们渴望的是接触到一些更加神秘、新颖的课外内容,而教师则应该满足他们这项需求,重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网络、课外书籍中搜集丰富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将为初中化学课堂带来一抹新的色彩。
以“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部分的教学为例子,教师可以讲述这样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在阿尔卑斯山中,当地人将一个山洞称为“屠狗洞”,因为只要有狗进入洞中,立刻就会倒地,继而死亡,而人类进入后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呢?后经科学家证实,因为这个山洞中,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狗是因为吸入过多的二氧化碳才会死去的。但是为什么人进入洞中却没事呢?这里就涉及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以这样的故事作为开端,我相信学生们都会争相探索二氧化碳究竟有怎样的性质,故事的答案到底是什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也渗透了一次科学教育,告诉他们,一切封建迷信都是可以被科学所破除的。
2.2利用情景教学,解决化学难题
化学知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的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它与社会生活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材的设定上,结合大量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身边的不少物品都能够作为化学实验的材料,通过小型的化学实验来解决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探索能力,锻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时应当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当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找到利用化学解决问题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国家提倡垃圾分类的大环境下,不少家庭成员不了解垃圾应当归属的种类,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习的《化学与社会发展》章节,来分析生活中垃圾的材料,以此来分析所应当归属的种类。教师应当准确的把控好生活当中的问题与化学知识的联系,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师生共同合作解决难题。
2.3生活化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一方面可以验证各种化学理论知识点,同时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将实验与化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还能引导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探索和学习各类化学知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实验探究的生活化就显得极为有必要了。例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时,教师讲解完了教材中所提到的酸碱物质紫色石蕊、无色酚酞容溶液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酸碱指示剂,自己是否可以模仿课本上的实验内容,自制酸碱指示剂,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动手实践。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走出课堂和教室,收集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化学知识,尝试多元化的化学实验,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降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畏惧心理。
2.4利用故事、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例创设教学情境
以小故事作为开题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够点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学生面对较为复杂、抽象、逻辑性强的化学知识会感到很吃力,因此利用小故事进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化学现象。例如,在教学沪教版“奇妙的二氧化碳”这节内容时,教师基于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进行讲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意大利的北部有一个山谷,当人们穿越山谷时,牵着的小狗就会莫名的死亡,而人却没有事,但是当人蹲下抱小狗的时候,就会倒地死亡,因此被称之为‘死亡之谷’。同学们对于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不是感觉到很困惑,事实上,人们经过多次的实验,证明山谷中聚集着很多二氧化碳气体。”这时学生纷纷对这个故事进行小组探讨,为学生之后开始学习二氧化碳的知识、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很好的铺垫。
又如,北方的一些家庭为了能够防止冬天把蔬菜冻坏,而将这些蔬菜密封在一个严实的地窖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农民伯伯想要进入地窖,需要在室内点燃一根蜡烛,当蜡烛可以正常燃烧时,就可以下去搬运蔬菜,相反则不能进入地窖。这时教师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探讨这种现象发生原因,并讲解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相关的知识。由此可见,运用生活中的小事例进行讲解,不仅能够创设更加轻松的教学情境,还能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的。
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是落实化学课程新标准的一个入手点,只要教师肯探索、肯反思,一定能够从瓶颈之中摆脱出来,达到教学的新起点。生活化教学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理念,支撑这种理念的方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除了选取生活化材料,设计生活化实验和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尝试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制定出个性化的特色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我们共同的目标——提高化学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卫星星,李俊波,贺艳斌,李银涛,贾瑞虹.翻转课堂在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8(12):1091-1094.
[2]李忠孝.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63.
[3]刘燕.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学苑教育,2018(1):64.
【作者简介】周丰才1977.02男,汉族,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本科学历,从事初中化学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