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化学线上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张瑶
[导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必须在学校完成的教学活动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必须在学校完成的教学活动变成在家上网课成为可能。它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还弥补了实验教学上的不足,充实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2020庚子年初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教师的教学阵地由教室转为网络,由线下转为线上,使学生的学习由集中学习变为自主学习。时空的转换,教与学的变化,这对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基于个人对线上教学的探索,得到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线上教学 传统教学 实验
        一、线上教学与化学实验的碰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知识原理都是通过实验现象观察,从而分析得出的,因此,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初中化学教学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加之现下很多学校实验器材缺乏,同时也有一些实验存在危险性,不适合操作,所以很多实验无法真正地引领学生实践动手操作。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采用口述讲解或者引领学生观看教材图片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化学实验,即使有条件演示实验,也会受限于教室空间,使学生因为角度,远近问题没有一个很好地观感,反而得到一个错误的实验现象。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而线上教学中对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却极大地弥补了实验器材和观感的不足,使师生们可以更好地观察进而理解实验教学过程,从而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提高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分子原子”这一章节中有一个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酚酞溶液从上往下依次变红。但由于学生隔得太远,往往一开始他们看不到现象,需要经过四五分钟才能看到变色,此时酚酞溶液已大部分变红了。我们曾采过用热酚酞溶液实验,但热效应过于明显,变化过程也不易观察到。但在线上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特写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酚酞溶液变化的全过程。从而更快的得出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且不同的分子运动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而传统教学,学生很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分子在不断运动,但不同的分子运动速度不同他们没那么容易理解。
        化学理论知识,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更是垫脚石。唯有将理论部分的知识奠定好,学生才有可能向更高的楼层迈进。但是化学的理论对于初次接触此学科的初中生来说,一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这皆是因为化学这门学科具有的较强理论性和抽象性,学生难以单靠凭空想象在大脑中构建逻辑思维。也正因如此,初中生才会在之后的解题中,一错再错,最终失去学习初中化学的信心和兴趣,而这样的教学现象是我们所有初中化学教师所最不愿看到的。我们希望每一位初中生均能学到适合自己的化学知识,均能有所收获。

基于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3D动画,重现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为接下来的化学教学奠定有效基础。比如在“酸碱中和的实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按照传统思路,通过画物质水解的过程图让学生理解,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而线上教学我可以给学生播放酸碱中和反应的3D动画,并且通过开启自由浏览模式,让学生自己操控,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简化了学习内容。
        又如“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同时这个知识点又贯穿于整个无机化学,是理解高中化学的基础。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就意味着反应发生了?”“明明反应物中有这些离子,而且反应也发生了,为什么我们却可以说这些离子没有参加反应呢?”每每碰到这些问题,我就异常头疼。这时候采用动画放映效果就比较好,我们可以基于事实给出不同离子的结构。通过模拟反应过程来为学生解答。以往的教学中这个知识点需要反复讲解,而线上教学可以提供回看,学生可以回看等方法反复学习。可以有效的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二、线上教学对化学学习的帮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每讲完新的知识点,教师都会通过练习来检测并巩固。可是在课堂上没有办法做到去阅览每一位学生的答题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做出预判。而线上教学可以通过给学生发送随堂测试的手段,让学生进行实时答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同步得到正确率,易错点和完成时间,从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而学生也可以看到自己基于正确率和答题速度得到的排名。对于优等生这也是一个很好地鞭策学习斗志的手段,对于后进生这也可以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从而不断的进步。比如《溶液》这一单元,在中考中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那么我们的日常练习也会以选择题为主,线上教学我可以很快的知道学生那哪个选项错误率最高,从而及时进行纠正,而传统教学模式我只能依照对往届学生的经验进行预估,再通过课后作业的反馈,在下一次课中进行纠正,时效性上有所欠缺。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害羞、不想打乱上课节奏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把疑问藏在心中,线上教学专门开辟了师生交流板块,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可以选择单独对话也可以将问题的解析穿插在教学内容中,这样充分做到了有问题立马解决,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建银.微课在初中和化学中的应用.化学学习论[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