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张娟
[导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瓶颈很多,兴趣匮乏只是其中之一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瓶颈很多,兴趣匮乏只是其中之一,实验课程较少、教学方式单一等,也是其中的主要瓶颈。因此对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应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勇于突破化学教学瓶颈,彻底摒弃化学教学的消极落后之处,从而使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层次价值得到体现。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瓶颈;解决策略
引言
        传统化学教学存在着重教法而轻学法的弊端,致使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化学教学效率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
        (一)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高
        化学是一门抽象、深奥的学科,再上加它的知识点比较零散,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说,还会让学生产生两种极端的认识:一部分学生认为化学很好学,于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够投入、认真,导致学不懂、学不透的问题出现;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本身就很难学,他们没学习之前心里就已经产生了恐惧,在课堂上不自觉地排斥,而不是有意识探索和接受,这样久而久之同样会造成学生的化学学习出现问题。
        (二)教学方式单一
        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并不善于主动去创新教学方式,多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化学教学,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吸收多为被动形式,难以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学生能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掌握,使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得到提高。然而这种理解较为片面,因为教学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化学学习存在消极认识,认为化学学习尤为无趣,相关知识枯燥乏味,非但难以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甚至还会阻碍初中化学教学的前进步伐。
        (三)化学实践教学的缺乏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大多学校都已经配置了化学实验教室,但是由于初中化学课时有限等原因,大部分学校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只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舍得花时间带领学生动手实践,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对于教材上的实验,也都是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简单地介绍教学内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由于缺少实际锻炼,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物质的演变过程,化学课堂的有效性下降,学校化学实验室形同虚设,违背了实验教学的初衷,也成为制约初中化学教学开展的绊脚石。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瓶颈的解决策略
        (一)有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才刚始接触化学,对于化学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化学难学、深奥的传说中,并且这种认识左右他们学习化学的态度、思想、认识。

所以,为了缓解学习压力和沉重的气氛,老师要想方设法,用简单有趣的导入,营造适合学生的温馨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面对化学,没有畏惧之心,让每个学生都明白,化学不是高高在上,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它离我们很近,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和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离开了化学知识,我们的生活就会存在好多问题,老师结合日常生活和学习,举几个学生容易理解的事例,让学生们喜欢上化学,并且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化学的启蒙阶段,老师要想法让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作为初中化学老师,不要小看那几分钟或者几句话的课前导入,它是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顺利、有序、有效教学的基础和保障,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改善传统化学教学方式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以往的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不能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依照传统化学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但影响化学实验教学效果,还局限了初中生化学能力的提升。因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为了使学生能够加强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化学教师必须对原有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优化。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人,改变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与辅助,但是不能够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代替学生操作,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主动探索其中奥妙,进而提升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效果。其次,初中化学教师应当改变“验证性实验操作”,以探究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在实验后写出书面报告。教师不以书面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评价,而采取口头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能力与想象力。例如:在学习“镁在空气中燃烧”与“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区别实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于镁的性质进行探究分析,自行设计实验步骤,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三)进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手段丰富。这些实验手段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实践的新颖性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实验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还应根据化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增加化学实验课程,多给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实验上进行实践创新,对原有实验活动进行补充和改进,充分展现出化学实验的魅力。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实践,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科学素质,在兴趣的促使下进行化学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诉,针对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瓶颈,教师应积极寻找解决策略,不断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成效,使初中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化学知识。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实验课程,加大设备投入,以及创新教学方式等,切实解决化学教学中的瓶颈,使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价值得到彰显。
参考文献
[1]江乐霄,马愿愿,王伟.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特点、问题及实践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2):1-3.
[2]黄正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J].名师在线,2019(33):40-41.
[3]刘子博.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