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现代教学理念有了更大的推广空间。而在当代小学教育中,基于小学学生好动、集中力较差的特点,生活情境教学法一直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其不仅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视觉冲击,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同时还能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基于此,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通过分析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指出生活情境教学法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开展方法,旨在能够给予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可行的帮助和建议,进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素质教育
引言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而为学生构建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将原本抽象的小学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内容,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让学生能够在其中体验到数学带给自己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1.1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数学基础知识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阶段决定了小学生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生活现象有着更加直观的理解,因此将所讲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课程比较死板枯燥,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不太感兴趣。而小学生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基于学生的这点好奇心,通过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3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2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性课程,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数学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不少学生都表示数学学习的难度较大,甚至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难的心理,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为了保障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之中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灵活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其主要意义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即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具体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实现对学生的探索能力的培养以及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
3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3.1教学语言不够通俗
从以往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教学语言不够通俗是教学过程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首先,小学学生正处于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虽具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但由于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其在学习中很容易因为枯燥无味的理论概念而对该学科产生抵触心理,最终直接逃避学习。而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其本身便是一门理论概念十分复杂、学习过程相对枯燥的学科,因此更容易受到小学学生的厌烦。其次,小学学生拥有较强的贪玩心理,对于学习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再加上很多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在日常教学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心情并把坏心情带入课堂之上,进而导致教学氛围十分压抑。
3.2教学方法不够适用
伴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从情境创设法、合作学习法等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来看,多数学校均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
这导致新型教学方法应用效果极差,不仅未能实现其应有的应用价值,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样,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也有着类似的问题存在。许多教师在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时畏首畏尾,缺乏创新,不仅不会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
3.3教学内容过于死板
针对本文所研究的生活情境教学法,其实质在于能够扩充教学内容,把教学地点由课堂转为生活之中,而这正是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所不具备的作用之一。首先,由于上述提到的教学理念问题,很多教师只将教育部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教学目标,而针对其他课外知识,教师往往会故意远离。其中,由于小学学生天生好奇心较重,因此很容易就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提问,而教师若不进行回答,学生便会非常失望,久而久之便会对教师产生厌烦。其次,许多教师并不具备较强的师德,其多把教师角色作为工作来看待,这就使得在日常工作后并不会有太多的动力来进行工作外的授课,导致师生间的教与被教关系只能体现于课堂之上,一旦下课,学生可能连教师的去向都无法寻觅,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师生在生活中的互动。
4利用生活化情境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措施
4.1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在创设生活化情境辅助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对生活化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就要尝试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知识和数学内容的紧密联系,重点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形成全新的理解,进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有效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
4.2实现对学生的探索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许多教师认识到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位置,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亲历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4.3依托生活背景,巧用生活素材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中和人们生活关系紧密的便是关于人民币知识,因此在教学关于人民币问题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依托于日常生活,采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来进行拓展知识学习,使学生在认识数学学习于日常生活重要性的同时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来进行课堂学习。具体来说,以人民币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可借助生活背景提出“一个苹果8角,一个梨5角,共买5个梨和4个苹果,请问需支付几元几角”的问题,让学生在计算中理解人民币的相关知识,使其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增长自身的生活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复杂性较大,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生活情境教学法的重要价值,并将其灵活地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之中,通过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将其与生活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积极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英.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薛世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J].考试周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