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潘旗锋
[导读] 近些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积极采用多元化创新化的教学方法,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积极采用多元化创新化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与创新。为了进一步增强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思维导图教学成为了地理教学的热点话题,思维导图凭借着独特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开启了新的方向。思维导图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整合,通过图文的方式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大大推动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思维导图 应用探究
        引言:思维导图作为新型教学模式,逐渐普遍应用于我国各个教学课程当中。高中地理知识点容量大,所涉及的区域与维度都十分广泛,为了最大限度的整合归纳地理知识点,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成为了首选。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最大限度的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教学的积极作用
        高中阶段学生正是具象思维朝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地理教学要根据学生发展特点选取最为恰当的教学模式。近些年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慢慢渗透培养。高中地理教学切忌将关注点放置到一个知识上,这样会局限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养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潜能。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化的学习地理知识,了解知识间的联系性,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地理问题,在梳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全局观念,充分发挥地理教材的指导性,从全局出发,挖掘学生潜力与其对知识的渴望,寓学于乐,学有所成。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一)引导学生养成人地观念
        基于核心素养下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多种综合能力,文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到了大量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这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借助地理教材内容,通过多元化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地观念。
        例如,在讲解人口资源分布相关知识时,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借助多媒体图片为学生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储备量,学生能够看到一些地方资源充沛,一些地方相对匮乏。此种教学方式只是单纯的带领学生了解了我国资源分布情况,学生内心并没有过多的感触与想法。高中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这样简单,同样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因此在讲解此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不断培养学生人地观念。以往多媒体图片与数据都是独立存在于ppt当中的,各个知识之间缺乏联系性,教师就可以基于此基础上将其绘制成思维导图,同样是图片与数据,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与整理,通过一个丰富的思维导图,就可以真正了解到我国人口资源分布情况。有了对比联系,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资源现状,有了思维导图同学们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随后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利用情况等相关知识时,同学们会更加认真仔细。
        (二)增强学生综合思维
        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生动化的特点,通过对主干与各个枝干内容的划分与观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多数情况下学生学习都是分散的,知识点记忆也是分模块的,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将知识有条理有逻辑的联系到一起,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高一阶段学生要学习气球运动、全球气候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学生初中阶段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导致学生一时无法适应。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克服高中地理学习的困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如在学习大气运动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思维导图是有规律的对知识进行整理,由一个点连接着更多的知识点,有层次有递进。在学习大气运动时教师就可以将赤道地区作为思维导图主干内容,随后以南北纬的方向进行延伸,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到世界大气运动规律,随着思维导图的不断完善拓展,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地区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要结合思维导图图像,学生就能一目了然的了解到各个地方的大气运动规律,学生大脑中也会构建系统化的地理知识脉络体系,从而不断增强其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三)增强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性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对某一区域展开分析讨论,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拥有发散的思维与开拓的视野。地理知识与地理环境都拥有整体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将其整合到一起,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某一区域特征,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知识时,在这部分知识学习时学生需要掌握区域农业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等知识,学生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不断增强学生区域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知识有机分为几个整体,如影响农业区位发展的因素、东北农业发展具备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方向、我国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特色与条件。妹讲解一部分知识教师就会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也会在座位上跟着教师绘制,将思维导图记录下来,当本章节知识学习完成后,每个区域的知识都拥有独立的思维导图,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到自己学过的知识。同时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各个区域,日后分析某个地理区域时,学生也能根据思维导图内容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四)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自己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完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日常学习当中去。对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工业地域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交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首先在课堂教学初期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下本堂课程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随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由同学们自主完成工业发展与聚集相关知识的学习,最终学习成果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任务一经下达,同学们兴趣十足,马上投入到了小组学习当中,在小组中同学们积极讨论,每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想法与见解。在思维导图绘制上同学们也选择的不同的样式,有概念地图、树状图、模块图等,每个小组切入点与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同学们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就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当同学们绘制完成后,每组派出一名学生到讲台上与大家分享本组绘制内容,这样一来大家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向,同时教师也能看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时的进行纠正与指导,大大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选择最科学最恰当的方式展开教学。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课堂存在的弊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组形象思维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戴文斌,朱翔,胡茂永.浅谈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J].地理教学,2019(03):42-45.
        [2]李红.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6(05):29-34.
        [3]雷建国.浅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6(09):24-26.
        [4]曹东.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