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蒋学香
[导读] 体育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尤其是在小学阶段
        摘要:体育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的体育课我国孩子提升身体素质的基础,同时小学生很少受挫折,体育课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体能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毅力,忍耐力等良好的品质。就此,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措施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措施;体能训练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简称《纲要》),详细列出了我国未来体育建设的五大任务和九大工程,为中国体育强国建设规划了路线图。经过改革开放后多年的发展,我国体育状况总体向好,但还是有很多不足,青少年体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短板,近年来国家也推出了很多青少年体育相关政策。我国学校体育课现状是:文件很重要、平日里被挤掉、升学时被砍掉;家长对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都有一个前提条件:不影响学习成绩。总的来说我国小学体育现状还是不容乐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通过对小学体育课堂的深入探究来探讨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
        1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体育不够重视小学课堂体能训练,课堂还是以简单的踢、踏步,跑步、跳绳、篮球、足球游戏等简单的运动为主,采取放养式教学,并没有正规且有挑战性的体能锻炼措施如百米赛跑、接力赛等,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体育课、体育活动失去兴趣或不够重视体育锻炼。事实上小学阶段并不像其他阶段那样对学生静坐注意力有过高要求,小学体育应着重要求培养学生兴趣、通过体能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课堂上的体能训练尤其应加以重视。
        2原因
        2.1造成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不够重视的主要原因
        对小学体育教育不够重视,虽然国家颁发了很多文件一再强调体育课的重要性,但是在中国这个看中教育的国家大家的中心都倾向于文字型的考试学习,社会普遍认为体育不重要,体育锻炼只是为了给学生们一个放松的时间,让学生们学习之余可以休息一下,甚至在大型考试前如果学校体育课不停家长还会投诉学校,社会广泛对体育课有很深的误解,不能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体能训练也就无从谈起了。
        我国大多数地方体育课课堂内容单一,目前我国体育课课堂内容基本上为慢跑、跳远、体操、踏步、篮球、跳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开设了足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等课程,但大多数地方体育课堂都较为单一,而体能训练则更是不被重视,由于其较为辛苦,老师与同学均会选择性的忽视其存在,甚至由于人们不够重视,许多体育课老师都采取“自由活动”式自由教育,体能训练显得不应该出现在小学课堂。
        体育器材、设备不齐全,许多学校有场地却没有篮球、足球、球拍、单双杠等基本的体育器材,甚至很多学校都没有橡胶操场,体育环境、质量远远跟不上,体能训练也只是有名无实。


        体育课数量少,由于社会普遍的不重视,大多数学校体育课数量很少,大多数学校由于国家的强制要求一周勉强有一节,而在考试前也会让位于考试课程,小学生的体能训练无论在哪个立场上都得不到重视。
        3建议
        由上至下的提升国民的体育观念,从国家层面向下、层层深入一步步通过体育开始改革、学生身体素质评估、把体育素质——学生的体能训练成绩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成绩,由此推动社会各界重视小学生的体育课堂,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以促进学校的课堂体能训练更好的开展。
        重视小学体育课堂体能测试,对小学体育课堂有所要求与限制,增加体育课的期末测试或者技能掌握考核,要求学生每学期在体育课堂有所收获尤其是在课堂体能训练与测试上要予以重视,在升学录取时参考体育成绩,规范体育成绩考核,这是提升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最好措施,一但纳入学生升学测试从学校到学生的家长都会重视小学课堂体能训练。
        增强体育老师的学科素养,对体育老师有所要求,通过体育测试,倒逼体育老师要有所作为,同时也要求体育老师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不要让体育课成为学生害怕的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体能训练,能够有所收获,再增强身体素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培养相关的兴趣爱好。
        丰富体育课堂,体能训练要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得到锻炼,有所收获。在体能训练中加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兴趣特色,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寓教于乐。如果想要保持学生的训练热情,老师就应该熟悉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当的调整训练方法,让学生们对体育的热情持续高涨。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他们通常对比赛充满着热情,每个人都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换取成功的喜悦,进而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片面地强调体能训练也是不可取的,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以最大化的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于身体健康为教学目标,但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能训练必定是一个苦乐参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能训练的强度也不宜过大,否则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得到相反的效果。
        4总结
        回顾过去,正视现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展望未来,本文通过研究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没有有效推进的原因等方面的探究,通过问题研究解决方法,直面过去小学体育课堂的缺陷与不足,来探讨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更有说服力。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是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五个方面即国民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通过体能测试与升学招生相连接、增强体育老师的学科素养,教学水平丰富,体育课堂寓教于乐、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兼顾等有效措施来增强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
        参考文献:
        [1]安凡.体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
        [2]白剑行,李心.试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