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三个改变"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董玲莉
[导读] 如今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摘要:如今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从我国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由原本的落实“双基”教学到之后提出三维目标再到如今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是当下小学美术课堂的重点,而如何在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实现美术教学课程的改革也是人如今人们着重关注的。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法、改变教师教学行为以及改变课堂的评价方式,更为凸显出核心素养理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变
       
        一、改变学生学习方法
        (一)设立美术学习情景,浸入式完成课堂教学
        在如今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也与其余专业的教师一样,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却忽略了培养学生良好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严格的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活动,选取更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美术学科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到这一场景中,开展体验式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也使学生具备了更为优良的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
        比如说在学习“我设计的服饰”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内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分别准备了对应数目的小木偶,每一只小木偶身上都穿着有教师设计的材质为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诸如布料、纸巾或者是各种珠花制作成的形态色彩各异的服饰,由学生亲手触摸,探讨小木偶身上服饰的材质及外表等特点,通过触摸、观赏及研究这些服饰,学生能够感知到这些服饰融入的教师独特的创意,并且在激烈的探讨及讨论中,思考如果是自己设置服饰,那么所选择的服饰材质、色彩搭配以及样式版型等,以此引入课程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下课后,还可以由教师鼓励学生将小木偶拿回家中,要求学生同家长之间开展亲子合作,完成课堂作业,亲手设计并且制作出一件自己认为最适合小木偶的服装,在这一欣赏、触摸、讨论、动手实践中,使学生体会到服饰设计的美妙之处,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设置问题,开展探讨性学习
        在《我设计的服饰》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出其中一套小木偶身上穿着的现代服饰,并且询问学生为何制作服饰版型结构奇特却能够引领时尚潮流?是否现代人审美上出现了明显问题?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良好审美观念,借由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进行探讨。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日常穿着或者是电视上的模特中创意服饰的观念由来,通过欣赏服饰体会到当时的时代特点。作为一个极具开容性、多元性以及包容性的时代,现代出现的结构独特,版型特殊的服饰创意正能够将服装设计师的创造性体现出来。其中一部分学生会认为这一名设计师灵感起源于北京紫禁城,通过将屋檐形态以及线条融合入我服饰设计中,使服装不仅巧妙且具有足够创意。另一部分学生会回答这些服装凸显个性,引领时尚潮流,与众不同,能吸引大众眼光。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触,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对于极具创意性及设计性的服饰得理解。


        二、教师行为的改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使小学美术课堂充满着生机及活力,此时就需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之下,响应课程改革,以转变本身的教学行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比如说在小学美术课程《漂亮的瓶子》学习时,本人同时参观了两名教师的课堂,其中一名教师设计了严谨的课堂教育环节,也做好了课堂纪律的组织工作,因此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发言到之后的课堂总结稳步进行及课程进行时,无论是学生的表现还是最终提交的成绩都贴近标准答案。但是在整节课堂中,教师统领全局,课堂的节奏完全在教师手中展开,并没有给予太多学生表现的机会。所以在这样一种教学情境下,学生并没有自主参与的意识及行为,遏制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另外一名美术教师在《漂亮的瓶子》课堂开展过程中,以花瓶对称这一游戏引入新课,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兴趣,也使学生在游戏过程开始中认真思考。在修剪对称性花瓶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要求学生探讨此操作的重要意义,之后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而并不是直接的将正确的技能操作及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在经过了一个错误示范之后,学生可以能够更为深刻的记忆自己课程的知识及技能,达到此节课程教学目标。
        3 评价方式的转变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遵从核心素养理念的引导要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并不只以学生最终的学业考核成绩作为最终目标,而应当考察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美术知识以及技能,并且是否能够将这些知识及技能应用到实际复杂的场景当中,是否能够在遇到问题时。提出有效策略解决问题,并且凸显出美术学科必备的关键能力及学科素质这几点。对以上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能够在核心素养理念之下创新课堂评价方式。比如说教师在美术学科开展过程中,首先建立并公布了一定的测评标准,探讨学生是否具有良好艺术素质及修养,有助于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使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以未来发展作为导向,使课程价方式更适应如今素质教育的需求。
        素质教育背景之下,美术学科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秉承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基本准则,采取措施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提升气质本身的审美能力。通过转变本身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课程评价方式,在如今核心素养理念之下,始终以学生外的发展作为导向,充分的激发起小学美术课堂的生机及活力。
       
        参考文献:
        [1]杨雪.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美术"活力课堂"构建浅谈[J]. 才智, 2019(04):148-148.
        [2]杨媛.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8(9):125-125.
        [3]王幡. 浅析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8, 000(01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