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型学科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 议题式教学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吴雨丰
[导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活动型学科课程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活动型学科课程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借助活动型学科课程来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便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提高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其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从而打造高中思想政治的高效课堂。本文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性为切入点,进而围绕如何开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活动型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程;高中
        伴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逐渐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成为当下教师关注的一个焦点。教学实践表明,活动型学科课程同以往的情境教学、活动课程存在一定的不同,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而言,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议题式教学的实践,开展以“议”为解决问题主要方式的活动探究。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性
        就实际情况来讲,议题属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核心所在。活动型学科课程本身所提倡的是打破传统课程理论对学科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的划分,并以此来推动学科本身同活动之间的融合。所以,从本质上来看,活动型学科课程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学科课程,活动是形式,学科是内容,学科内容为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支撑。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角度出发,我们能够发现,将思想政治课纳入其中之后,其核心基础便会成为政治学、经济学甚至是哲学,换言之,其内部核心实际上亦为学科本身所保有的逻辑以及理论框架,这便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科学性提供了保障[1]。
        具体来说,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运用主要作用在于,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固有劣势,以此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发展,使其能够做到同传统学科的优势互补。将活动型学科课程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能够很好地发挥其自身效力。首先,其在教学中运用之后,能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展现。其次,活动型学科课程本身在开展之后,其侧重点并不在于学科知识理论,而其根本则在于将教学活动同生活经验的衔接。最后,活动型学科课程本身所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并非结果。可见,其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开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二、活动型学科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际开展
        (一)注重议题的精选,奠定讨论基础
        在活动型学科课程开展的最初阶段,最为主要的任务便是要做到对议题的精选,这将为接下来的课堂讨论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而在议题界定的过程中,其应具备一定的标准。议题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首先,议题本身应源自于实际生活,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世界、知识经验以及学科内容背后所承载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这样才能使学生融入到议题的讨论之中[2]。其次,议题本身应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即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切入点。最后,议题应具有指导实践的效力,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洞悉议题背后所夹杂着的本质内涵亦或是哲理。明确为什么议,是议题式教学成功的前提;清楚议什么,是议题式教学成功的基础。

以吴老师的教学为例,在进行“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时,他结合实际教学,为学生创设“怎样看待外来文化的涌入”这一议题,让学生进行议论,并逐渐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促使学生围绕着议题开展思考,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继而推动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二)明确相关标准,注重过程评价
        就实际情况来讲,对活动型学科课程进行评价始终都是一个难点。这是因为,活动型学科课程下的政治教学,具有极强的开放性,所以对其进行评价便很难借助标准答案进行界定。因此,教师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采取有统一标准而无标准方案的方式进行相关评价,以此来对具体的过程进行评价。如在对以上“怎样看待外来文化的涌入”讨论过程,进行相关评价的时候,吴老师并没有仅仅围绕着议题进行评价,而是将议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表现,纳入到具体的评价体系之中。而学生思维是否逻辑性强、思维是否发散等等,全部都是我们教师可以评价的内容。关注议得怎样,是对议题式教学成效的评价。
        (三)关注教学细节,落实学生培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阐述的道理相似,如果要保证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运用,教师需要对教学细节给予高度的关注,以此来落实对学生的培育,使活动型学科课程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3] 。所以,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切实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教师依托于活动型学科课程对学生进行培育的过程中,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秉持长远发展的眼光,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培育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保证对学生的培育不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明白怎么议,是议题式教学的关键。
        例如,在活动型学科课程运用的过程中,吴老师非常注重对细节的控制。在政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他没有采取“家长制”的教育方式,而是基于平等的地位,和学生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背景下,进行交谈讨论,从而充分体现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他还秉持长远育人的眼光,在强调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给予关注,以此来使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观点能够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成长,继而为学生日后的高考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背景下,落实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打破固有教学框架的限制,这对于当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来讲,有着积极而且现实的意义。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从教学实践出发,注重教学理论同教学实践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继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婷婷.基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行为设计初探[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6):155-158.
[2]赵婷婷.活动型学科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87.
[3]苏百泉.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学科课程”性质刍议[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3):132-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