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好一堂中学英语课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董红
[导读] 上好一堂课,一堂好课,它所达到的目的首先是要给学生传授科学的自
        一堂课的目的是什么?上好一堂课,一堂好课,它所达到的目的首先是要给学生传授科学的自然与人文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思维以及各种综合技能,譬如:辩证的分析问题,批判的接受正确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譬如:推理, 计算,试验,解题。再譬如:听、说、读、写等等。简言之,一堂好课,必须包含这些应该有的要素,才能称为好课。
        所以评课的第一步,是看这节课是否是一节完整的课,不仅仅是看上课的时间长短,也不仅仅是说老师在教室里单纯意义的上课,而是关键在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是否遵守知识被吸收和掌握的规律,并且科学的按照知识的内华过程去上课。
        对于中学教学活动来说,涉及到很多的学科,我从外语教学这门学科来探讨,外语教学的课型分为几种类型,阅读课,语法课,听说课,写作课,词汇课,习题课。
        每一种课型,都有它的特点和侧重点,虽然如此,也就更加需要我们要掌握知识吸收内华过程的实质,知识的获取,本质上必须要经过从输入到输出的内华过程,才能真正做到知识被吸收和掌握,没有输入到输出的完整过程,一堂课就不能算是完整的课,一堂好课,必须是完整的。
        譬如,阅读课,读是输入,仅仅是读,这堂课就不算是完整的课,知识的内华需要输出的环节,所以写是输出的环节,因此,阅读课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去上,最后都应该是有读和写的环节,才算是一堂完整的课。
        听说课的上法有许多种,譬如播放歌曲,对话,朗读,播放电影等;但是不管如何去上,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知识内华过程,既要有听,也要有说;因为听是输入,说是输出;包含了这两个环节才是一堂完整的课,当然了,说的形式也有许多种,如果是听歌的形式来训练听,那么会唱这首歌就是一种说。总之,即便是形式方法不同,两个环节是不能少的,否则,不完整的一堂课,怎么能称之为好课呢?
        语法课,写作课,习题课都是如此,必须是一堂完整的课,在完整课的基础上,才能评比是否是一节好课。

这是我们评课的第一步,看这堂课是否是一节完整的课.
        第二步,是看这节课老师达到了什么目的和效果,
        如果教师脑海中有了完整课堂的概念,教学目的既是我们所教的知识内容,如何有效地进行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创造性的思维,和必须的综合技能.如果实现了这些目标,即我们完成了教学目的.
        第三步;就是看整个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
        首先,看导课,从导课来说,要自然过度,恰当流畅,清楚明了,“开场锣鼓要打好”,用语要生动有趣,谈吐要言简意赅,设悬而不玄,与主要任务若即若离。切莫导入突兀,阐述不清,展示过快,老师搞得热热闹闹,花里胡哨,学生却不明就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导课是为了自然的引入正题,要与主题内容相关联,导课的时间不易太长或太短,要恰到好处,太短了,无法很好的引入主题;太长了,会耽误主题时间的应用,影响整堂课的衔接,导致课堂内容上不完。
        看目标,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灵魂,目标要简明突出,课堂内容和师生活动紧扣目标。所以教师的导课是为了向目标引入,所有的设问,阐述和解释,师生互动和小组活动都是为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这个主题。而这个主题知识能够在传授给学生的同时,看这个教学目标是否能同时涵盖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三方面的内容。
        听内容,教学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材,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大胆取舍,巧与剪裁。忌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孔子说:“少则得,多则惑”要突出重点,精讲多练,不以讲代学。讲学习的规律方法,讲相关知识,讲难点、疑点与主题和生活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有知识从输入到输出的内化过程。
        听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师的整个业务功底。设问要巧与构思,具有艺术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课堂提问要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与主题知识密切相关,要能达到逐步深入,层层递进的效果。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成功的。
        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要围绕既定目标进行,师生活动是否自然和谐,教学环节是否衔接自然,过度巧妙,讲练是否脱节,方法是否灵活机动,博采众长,开拓创新,符合实际。
        看教学效果,看是否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充分条件,看学生讨论交流是否形成浓烈的创造氛围,看师生输出好接受信息量的多少,看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以及主动参与的程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