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技能可以包括三方面,即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在当前“互联网+”这一新常态教育模式下,教育领域提出了“信息化教学”这一新要求。“信息化”与“教学”的结合,需要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技术服务于真实的课堂教学中。由封闭走向开放。无所不在的网络,无所不在的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开放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可以实现内容开放、教师开放、学生开放。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自主学习型环境,构建多网格,多样化,多维度的信息化课堂,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信息化课堂、自主学习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怎样才能让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真正地比翼双飞呢?或许,这跟当地的硬件投入、设备水平、以及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视和及时有效地培训和考核制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注重实效
信息技术在辅助学科教学中,既能锦上添花,也可能画蛇添足。有的老师在一些完全不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环节也进行了设计,浪费了精力和资源,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达成度。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简单地介绍了某音乐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然后就迅速让学生分组合作。事实上,一个陌生的音乐软件的功能怎么可能在课堂上这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学会并运用呢?所以,看起来学生们都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流于形式,很难达成实效。
(二)教师才艺秀现象
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音乐做了各种改编,表现出了不俗的音乐基本功,并大秀各种音乐软件的功能,但大部分只是教师个人的才艺秀,并未给予学生恰当的启发和引导。学生除了开阔一下眼界,做一回忠实的观众以外,很难参与到具体的实践运用中去,自身的音乐技能和素养并未得到提升。
(三)学生参与面不广
部分老师设计的活动环节,如人机互动,闯关游戏等,只能有极少数学生能有幸到教学电脑前去体验,其他大部分学生只能变成吃瓜群众围观。还有部分老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参与学习时,很多同学只能合用一台平板电脑,只有组长能进行实际操作,组员只能在边上看着,没有机会亲自操作。
二、信息化手段与音乐教学理论融合
(一)打造音乐智能教室,提升学生音乐基础素养
基于儿童模仿性强、好奇心重的学习特点,可将音乐智能教室分为多种规格,适用于小学特色音乐教室建设。当前,我国音乐智能设备和平台的发展已进入到白热化阶段,面相教育市场的产品多种多样,如“音乐教学互动平台”、“电子音乐键盘管理控制系统”、“数字音乐创客教室成套设备”、“电子五线谱智能音乐电教平台”、“数字音乐制作MIDI系统”等数字化音乐教学设备应有尽有。
在音乐智能教室的打造中,学校可采用智能艺术音乐设备及耳机、教学大屏、预置各类音乐素养课程APP的智能PAD、教师及学生专用教材,作为硬件载体,音乐智能教室能够实现同一网络环境下的智能教学,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教师及学生的一对一实时互动和数据监测,有效解决传统校园音乐课堂中课程模式及内容单一、一对多音乐教学中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教室可以通过智能艺术音乐设备和APP云教学平台的软硬件结合,彻底改变以往音乐课以唱歌代替音乐素养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使原本抽象的“乐理知识”变得立体化了,让原本单调的“歌唱教学”变得丰富起来了,多种信息化高科技产品的投入使用,能够轻松培养在校学生对音乐五大基本教学点“听、学、唱、练、创”的有效教学,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以更好实现音乐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大方向。
(二)多媒介音乐展示方式,推进多学科渗入融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利用多媒介渠道进行音乐知识理论的渗入和融合,尤其是要和其他学科产生融合,是音乐教学的重难点。但在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支持下,多样化的媒介可帮教师最大化地实现这一目标。
(三)网络教学平台,助力教学评价汇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经常被教师忽视的环节;同时音乐课又是一门十分重视过程体验的学科,但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往在实体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堂音乐课只有40分钟上下,学生的展示环节大部分通过大组合作以及小组竞争等方式完成,评价方式也只采用教师评价、结果性评价等单一形式,教师无法顾及课堂中每一位学生,无法判断每一个人的课堂表现与学习效果;反过来,学生也不知从何处着手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这样往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音乐网络教学的好处是充分给予了学生自我吸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如果利用好网络平台,适当选用评价方式,或许会获得不错的反馈。如布置学生录制个人表演的课后作业,在各大短视频app上传视频,邀请他人评论、点赞等方式展开评价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被给予了充分的展现自我的网络空间和自由表现的平台,还通过观察自己的表现和观赏他人的表演,激发参与欲望、带动审美主动性,达到良好的巩固效果。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效结合,甚至融入网络第三方等多视角评价,可以提升教学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三、总结
教育信息化给音乐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信息化辅助教学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各种感官受到刺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延伸也给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此,现代音乐教师应该学习怎样最为恰当地使用这种新型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让它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四、参考文献
[1] 安宁. (2018). 小学音乐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育信息化论坛(10).
[2] 胡晓玲. (2012). 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解读. 中国电化教育(05), 39-43.
[3] 刘芹芝. (2014). 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应用探究. 成才之路(21), 38-39.